“其實早在政令宣佈以前,陛下的神態就有些不對勁,他的眼睛總是泛紅,看著人時,人心底總會自發地感到害怕,我與沈相擔心陛下中了妖邪,詢問國師,國師卻說沒事。”
“後來陛下宣佈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政令,我與沈相等人聯合朝廷眾臣阻止不成後,我便有很不詳的預感,國師與陛下都有問題。”
“我與沈相都是普通人,只能求助修行人,我們請來了烏衣巷的那位玩蠱的姑娘,而那位姑娘只是來到皇城邊下看了一眼,臉色大變,回去收拾行李離開了,還讓我和沈相儘快離開,口中不停含著帝怨!”
張叔在書上寫下帝怨二字,不寒而慄。
“再後來,我便帶著夫人離開了金陵城。”
“帝怨?”孟河目光微凝,趙輝墮化了?為什麼會這樣,一般來說,有龍氣護體,皇帝不可能會墮化,除非趙輝是修行者。
但按照修行界與世俗界約定俗成的規矩,皇室一脈不可修行,皇室一脈秉承一國之氣運,成為修行者遭遇不詳,產生的後果極其可怕。
歷史上曾有數個國家亡國於此,造成很大的災難,孟河在青梅山時,聽周軒談及,大唐以東的荒蕪沙漠上千年前曾是一個大國大夏,便是因為皇帝修行功法墮化,帝國境內,一夜之間,化作一團滔天火焰。
火光照亮周圍數個國家,黑夜如晝,當火光過去,大夏不復存在,只有空曠遼闊的沙漠在無聲的述說過去。
這樣的事情發生多次後,修行界便與諸國皇室達成了約定,皇室一脈不可修行,修行則必須斬斷皇室一脈的關係,脫離民眾。
不,趙輝理應不是修行者,更退一步,趙輝理應不是墮化。
墮化是短時間的事情,不會持續數月之久,且普通人也很容易看出來,不可能瞞過張叔等大臣,造成的破壞是透過汙染一國氣運,從而大地滋生災難。
但趙輝是一步步頒發政令,把國家搞得一團糟。
所以說,帝怨不同於墮化。
那什麼是帝怨?是趙輝遇到什麼事,失心瘋,心內充滿了怨氣,還是說有怨氣籠罩趙輝,侵染了龍氣護體下的趙輝?
孟河難以得出結論。
“帝怨的話,或許我知道些許訊息。”張叔忽然說道,“十三年前,我去許州賑災之時,國師張天師告訴我,不要擔心國庫銀兩,一定要儘可能完美,否者帝怨難以平息。賑災歸來後,張天師不久就去世了,才有了現今的金華寺方丈國師。”
十三年前,許州災荒,亡者組織,帝怨!
種種線索串聯在一起,似乎眼前的一切,早在十三年前,他與楚楚命運轉折的時候,便埋下了伏筆。
亡者在十三年前策劃引起的災荒導致了帝怨的產生,而經過張叔賑災和前任國師發力,師父橫掃亡者後,事件到此為止。
而今師父去世,前任國師去世,亡者歸來,續上了曾經的災難。
不過金華寺方丈和天師府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金華寺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亡者經過師父清掃後,實力應不及當年,未曾見到他們發力,宋國境內相對平靜之時,帝怨便突然爆發了,總感覺這裡面有其他的問題。
喜歡出門便是蘭若寺請大家收藏:()出門便是蘭若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