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開頭有些不同之外,其他的基本是一樣。
當然,這些都是猜測,在這個位面,陳堪親眼所見,其實這位菩提祖師,就是如來佛祖的化身。
至於陳堪是如何見到的,其實很簡單,因為“科技天魔”。
陳堪在猴王出世之後,便找了個機會將這“科技天魔”送入猴王的識海之中,透過科技天魔,陳堪可以擁有和猴王同樣的視野,自然一樣就看出了菩提祖師的真身。
這科技天魔當真是好用,不愧是遊輪出品,即便是如來佛祖也沒能發現陳堪的任何痕跡,本來陳堪還擔心科技天魔在菩提祖師這裡會被發現,現在看來擔心完全屬於多餘的。
雖然現在陳堪不缺神通法術,甚至多得學不完,但是這小時候眼饞了很久的地煞七十二變以及筋鬥雲,怎麼也要見識一番。
隨後,菩提祖師就給猴王取了一個名字孫悟空。
現在看來,這個名字的佛門色彩非常濃鬱,不管是“悟”還是“空”,前者就不用講了,最講究悟的就是佛門,而後者甚至體現出了其野心。
之所以如此說,和佛教進入中土的歷史還有些關系。
當初,佛門是如何在道教以及儒家的圍剿下進入中土的,其中一個致勝法寶就是“空”字。
佛門有不少的教義、行為是與儒道是相違背的,比如說剃頭,儒家可是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以一開始佛教在進入中原地區的時候,便自稱是道門的分支,藉助道門的庇護,慢慢地在中原地區立足。
後來慢慢地倒是站穩了腳跟,可是卻又面臨著另外一個大問題,就是要如何和道門區分開來,如果一直都是道門的分支的話,那就無法發展了,永遠只能跟在道門身後。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辦法就是辯論,只要論證我的思想比你的高,和你不一樣,那麼我們兩個教派自然就不一樣。
道門的思想講究“無”,一切皆無,萬物皆無,這在當時可是風靡一時的思潮,在各個教派的辯論中,可謂是無往而不利,而為了應對道門這個思想,佛門就推出了另外一個思想空。
比起“無”來,“空”在立意、境界和高度上都要更勝一籌,因此最終在辯論上面得到了勝利。
慢慢地佛門從道門之中分離開來,成為獨立的教派,開始大肆發展。
所以“孫悟空”這個名字也不是瞎取的,“空”字未嘗沒有再現當年進入中土的意思。
不過這孫悟空終究是個猴子,太過於著急,對於菩提祖師講授的各種東西都不是很感興趣,這也不學,那也不學。
“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麼?”菩提祖師跳下高臺,手持戒尺,走上前,將孫悟空的頭上打了三下,而後倒揹著手,離開。
待到夜晚三更時分,孫悟空偷偷來到了菩提祖師的房間。
“師父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裡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