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劉兄弟,楊姑娘,祝你們百年好合,早生貴子。”華山腳下,一場沒有驚動太多人的婚禮正在進行中,而婚禮的主角就是三聖母楊嬋和凡人書生劉彥昌。
劉彥昌自幼便父母雙亡,家中也沒有什麼直系血緣親戚,至於楊嬋這邊就更簡單了,不可能有什麼親戚前來,所以兩人的婚禮就特別的簡單,情投意合之後,就辦了一個婚禮,一切從簡。
我們在各種影視作品之中經常看到在古代,結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最誇張的需要有前後準備兩年時間的,這裡的“兩年”可不是談戀愛到結婚,就是結婚這件事情前後準備了兩年。
在古人的觀念之中,根本沒有“戀愛”、“愛情”這回事,那些我們在現代古裝劇之中看到的各種愛情故事,其實基本上都是現代人在古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加工。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看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那些愛情故事的時候,就覺得過程很簡單的原因,見一面然後就嫁了,好像女的著急嫁,男的著急娶一樣。
真以為是一見鐘情啊,想多了,那完全是因為古人想不出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浪漫場景,他們所能想象的場景都是結婚之後的,因此在黃梅戲的《天仙配》中,挑水、耕地、織布、回家……說的全都是婚後的生活。
同樣,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古代流傳下來的愛情故事中,壞人都是在男女雙方結婚之後才出現的,因為古人腦子裡根本沒有“戀愛”、“愛情”這個概念,就像古人不懂得什麼叫做電視一樣。
他們所能描繪的就是夫妻婚後共同面對困難,所以白蛇傳中的法海、寶蓮燈中的二郎神、天仙配中的玉帝、牛郎織女之中的王母,以及聊齋故事之中的一些道士,都是在雙方結婚之後出現的,嚴格來說他們都是婚姻破壞者,而不是愛情破壞者。
“ive”這個詞其實是到了近代才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當時梁啟超等人也是廢了好大的心思,翻遍了古籍,思慮了好長的時間,最終才將“ive”翻譯成“愛情”。
楊嬋和劉彥昌的愛情故事也很簡單,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兩人就決定一起過日子。
他們兩人結婚的過程非常簡單,來參加兩人婚禮的只有華山丁家的丁老爺夫妻兩,丁老爺因為楊嬋和劉彥昌的感召,決定痛改前非,成為一位大善人。
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場婚禮辦完了,三界之內又多了一個破壞天條的女仙,這個人還是三聖母,不過這件事,暫時無人知曉。
第一個知曉這件事情的是三聖母的好姐妹東海龍宮四公主敖聽心,她到華山找三聖母的時候,才發現三聖母已經結婚。
“楊姐姐,你知不知道你這是犯了天條啊。”
“我知道。”三聖母點點頭。
“你……”看到三聖母一臉幸福的表情,敖聽心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她從來沒有想過三聖母竟然會喜歡上一個凡人,劉彥昌她也看過了,根本沒有什麼出彩的,她實在是想不通。
“我已經找到自己的幸福了,你啊,應該祝福我。”三聖母看著敖聽心笑道。
“唉……”敖聽心長長地嘆了口氣,楊嬋都這樣說了,她還能說什麼。
就在兩人閑談的時候,擺放在桌上的寶蓮燈突然亮一下,這是寶蓮燈的預警功能,說明有實力強大的人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