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發出來的藥十分有效,姜檸還針對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定製了治病方案。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同人不同方,所以姜檸給每個人開的藥方都不同。
又過去半個月,幾位病人照舊做了一次檢查,監控他們的身體狀況。
恢復的效果十分迅速。
不僅資料上能看到效果,就連患者本人也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變得輕快不少。
這都是好轉的跡象。
姜檸這邊的藥已經運用到受試者身上了,而外國小組那邊,在接近兩個月的時候也傳出訊息來,他們的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
經過了動物實驗後,已經開始運用到他們找來的受試者身上。
接下來便只等半個月後看恢復的資料。
再由此資料跟姜檸小組把藥用到受試者身上後第一次檢查的資料對比。
哪方的資料更好,就判定誰贏。
雙方的研究都已經有了進展,現在就看誰的資料更好,對肺癌患者的恢復更有效,便是誰贏。
比試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能不那麼緊張,硬憋著一口氣也要把研究給做出來。
現在等結果的時候反而都緊張了起來。
徐瑾搓著手,忍不住問姜檸,“檸檸,你有把握嗎?我現在緊張到手心都在冒汗。”
姜檸,“距離他們的結果出來還有半個月,你緊張得是不是太早了?金醫生和秦醫生就不緊張。”
聽到這話的金秦二位醫生扭頭看過來,“姜醫生,不瞞你說,我們也緊張。”
姜檸:“......”
金醫生,“姜醫生,對方的藥畢竟比我們多了一個月的時間來研製。”
在研究這方面,金醫生和秦醫生也進門大半輩子了。
想要做成一項研究,至少需要一年,甚至許多年,在一次次失望中變得絕望,後 又在絕望中找到那麼一丁點的希望。
這次做研究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速度快到讓他們都產生自我懷疑了。
這時,他們這團隊最年長穩重的秦醫生也忍不住問道,“姜醫生,我們會輸嗎?”
這件事,姜檸給不出確切的回答。
她對自己研製出來的藥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那幾個肺癌患者的身體恢復得很好。
看著病人的身體狀況逐漸變好,就是醫生交的最好的答卷。
“我不害怕失敗。”姜檸回答,“這次失敗了,證明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我們的能力也不能因為一次比試而被定義。”
“這道理我懂,平時失敗多少次都可以,但這次打擂臺,我就是不想輸給這些外國佬。”徐瑾撇著嘴說,“當初在國外讀書的時候,他們就很瞧不起我,當時拼命學習,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揚眉吐氣,讓國內的醫療水平進步。”
姜檸被她這話感染。
在醫學界,在結果未出之前,沒人敢把話說滿。
姜檸道,“別擔心,贏他們我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
也不是她要把話說滿,她帶著現世的東西來到這個年代,這就是她的底氣。
徐瑾也算是瞭解姜檸,看她說這話時語氣平和,帶著讓人不自覺信服的魔力,莫名覺得她說的百分之九十的把握都低了,恐怕有百分百的把握。
聽到姜檸說出的把握,金醫生秦醫生也笑了,他們默默低頭繼續幹手上的事。
她說的百分之九十,他們自動在腦海裡補齊那百分之十,湊個百分之百。
跟姜醫生聊聊心舒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