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老農逼近了他,壓低聲音好象怕牛聽見似的:“小夥子,我告訴你,當這頭牛還是小牛的時候,就給栓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它不是那麼老實待著,有時撒野想從木樁上掙脫,但是,那時它的力氣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見沒法子,它就蔫了。後來,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有心思跟這個木樁鬥了。有一次,我拿著草料來餵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會掙脫木樁去吃草的。可是,它沒有,只是叫了兩聲,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著草料了。你說,有意思嗎?”
他頓悟。
原來,約束這頭牛的並不是那個小小的木樁,而是它自己用慣性設定的精神枷鎖。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總是一種定勢思維去經營自己的人生,結果,怎麼也走不出自己為自己設定的牢獄,終生與成功無緣。想想看,這個世界,除了自己,還有誰能讓你擁有自由?
陳子昂心中忽然浮現出這樣一個道理。
忽然眼前再次恍惚,又一個世界出現在眼前。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能夠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能夠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陳子昂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當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他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回到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陳子昂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我說:如果當時這個農民稍有遲疑,可能一個都救不了;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有一個哲理浮現腦海,很多事情根本沒有錯與對,也容不得你去細想錯與對,如果過於猶豫或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你可能什麼事也做不成。
眼前的世界破碎成塵。
他再次邁步,又一個世界降臨了。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
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
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
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
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
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之後,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哲理又一次進入腦海,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他不停朝前走,無數舊有的世界,將他拉入其中,經歷著一段段神奇的經歷。
無數哲理進入心中,他的神魂越來越圓滿,心裡充滿一種滿足感。
這是怎麼了?
下一刻,他突破了。
半神中期!
喜歡我的技能會進化請大家收藏:()我的技能會進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