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你哪裡的啊,聽口音不是這裡人,你們種什麼?”
江南這個地方,往往過一個集鎮,口音就不同了,一聽就能聽出來。
秦凝就告訴她:“我是清溪公社的,我們種棉花。阿婆,我們地裡的番薯可好吃了,我拿番薯跟你換一把稻穀可以嗎?”
“一把?就一把?”老人家睜著渾濁的眼睛使勁確認著。
“啊,就一把,只要一把。”
這個年月,糧食是不能私下買賣的,倒賣糧食是大忌諱啊!但一把稻穀實在不算什麼,地裡掉的、鳥偷吃的都不止。
秦凝就用這個法子,一路過去,換了三五斤稻穀,她要種在空間裡頭。
她也換別的空間裡沒有的蔬菜。比如一些蔫頭巴腦的西紅柿啦,人家當觀賞植物的辣椒啦,有什麼換什麼,這年月的菜基本沒農藥,有些東西看著不好看,但秦凝相信,只要種在空間裡就會好的。
所以,等秦凝到達縣城的時候,她賣新鮮蔬菜賣了有二十幾塊錢,換的種子或者植物也有七八種,而懷錶上的時間,已經指向了十一點半。
這會兒就要打聽路了,畢竟是縣城,人比集鎮多了好幾倍,店鋪也挺多。
秦凝打聽了三四個人,才騎對了路,到了縣城的百貨公司。
百貨公司裡的人熙熙攘攘,因為收銀都是透過一根根鋼絲、從櫃檯滑到收銀站的,所以人走在百貨公司,會看見收票的夾子在頭頂上“嗖嗖”的來去,交易十分頻繁,看著也有一種特別繁榮的樣子。
其實想想就明白了,人口近百萬的縣城,總共就這麼一間可以買到實用東西的店,今天又是星期天,那商店能不繁榮嗎?
秦凝好不容易擠到賣縫紉機的地方,售貨員少,買的人多,詢問事情就像是吵架似的。
秦凝也和售貨員吵了一回,交了一百二十七塊錢和洋機票,拿到了一臺縫紉機。
但是縫紉機不是組裝好的,就是一個大盒子包著,得扛回家自己組裝。
“買好了走開,快走開。哎,下一個,你到底看中哪一個?這個?……不是跟你說了嗎,滬上產……”
秦凝剛把屬於她的縫紉機盒子搬起一個頭,售貨員已經不耐煩的趕她離開櫃檯,招呼下一個人去了。
這縫紉機淨重將近四十斤,還有盒子附件什麼,差不多就要五十斤,秦凝一個小女生,她又不能當眾使用空間,真是吃奶的勁都使上了,才算是把縫紉機箱子給扛到了小小的肩膀上。
可是人實在太多了,空身走都是被人推來推去的,現在秦凝扛著這麼個龐然大物在身上,更是走幾步都搖搖晃晃的。
終於,有個人出手了:“哎喲,小細娘,你一個人搬個大盒子怎麼走路啊,我來幫你一把吧,你要搬到哪裡去?沒有家裡人幫你嗎?”
喜歡七十年代之空間有點田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之空間有點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