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有成功體驗但卻感受不到價值和意義例如考試作弊得了高分),或者一個人抱負很高但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成功體驗比如壯志難酬),都會導致低自尊的出現。
通常說來,一個成年人出現這種情況,通常和ta成長過程中的家庭親子關系以及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當一個人存在感弱、自尊水平低,可以從這幾個因素入手分析:
1、家庭親子關系。
巧兒的父母在她童年的時候拼命賺錢,將巧兒寄養在姨媽家,身邊的大人經常和她灌輸“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與此同時,巧兒很少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回應和慈愛,這就導致巧兒的內心敏感而脆弱,安全感方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2、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
上小學的巧兒有一回鼓起勇氣,嘗試參加了學校的運動會,但可惜的是,她不擅長跑步,只得了最後一名,這是她第一次想要融入這個集體,但這個活動沒有能夠讓她獲得成功體驗,反過來讓巧兒感到自己很失敗,就更沒有勇氣主動融入集體了。
3、社會比較中的座標系。
由於巧兒自覺自己性格內向,所以她的目光總是被那些自信外向的同學所吸引,上學的時候,這些同學能當著很多人的面侃侃而談;工作了之後,這些同學更是混的風生水起——她頓時覺得自己失敗極了。
隨著分析的逐漸展開與深入,巧兒內心的鬱結化作決堤的淚水傾瀉而出,第一次諮詢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後來,巧兒又找我做了第二次諮詢,這次諮詢則重點放在構建自尊體系和提升存在感這兩個方面。
我和巧兒說了以下幾點:
1、每一次的職業選擇也好切換也罷至關重要,這一步邁的好則可以重新建立自尊,邁的不好則可能事與願違;
2、對於成功體驗太少的人來說,需要調整抱負水平,也就是適當降低對職業的期望值,從願意做且能做得好的事情入手,去獲得一個又一個的小成功,這點非常關鍵;
3、擺正自己的位置,選擇一些和自己地位、身份相似的人進行比較,看看他們做事有沒有什麼不足,反觀自己的狀況,做出合理的改進。
最終,巧兒根據這三點建議,在自己考慮的幾個職業中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如今的巧兒告訴我們,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小的成功,比如成功約談了第一位客戶,比如成功地簽下了第一筆單子,比如第一次獲得了客戶的好評和認可,等等,她漸漸發現,原來自己沒有那麼糟糕。
如今的她拾起了荒廢已久的專業,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充電學習,居然發現這個專業竟然是如此有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她感到了久違的快樂與滿足。
“老師,我願意也希望你把我的這段故事進行改編,讓更多和曾經的我一樣深陷迷茫和絕望的人看見希望和力量。”巧兒說。
我想起當年學習諮詢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說過這樣一番話——
“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來訪者走到了鍋底,只要他肯努力,不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而對於一名諮詢師而言,如何點燃他內心的希望,如何讓ta獲得重生的力量,則是比嫻熟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更為重要的力量。”
當我一次又一次走近這些人的生命並和他們的生命産生了交彙時,我逐漸認識到——
職業諮詢並沒有剛開始想象的那麼簡單,很多人出現這樣那樣的職業問題,通常是內心深處出現問題所致,這註定了職業諮詢是一條漫長而艱苦卓絕的路。
在此特別提醒的是,我所寫的每一篇故事都經過了加工與改編,你不要期待從中獲得更多的細節,我知道,或許出於被動、依賴、恐懼和懶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面,從而確保自己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都是有價值的,可是很遺憾,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本身就充滿了變數,不論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誡,你也需要獨自前行,去忍受過程中的艱辛與磨難,方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葉悠然還在眯著眼,聆聽的同時,也是開動腦筋進行記憶著、思索著,正如宋太平所提及的這篇文章中提示的知道不等於學會了,還是需要轉化為自身行動,才能受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