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時,姚光遠向老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個人的價值,應該體現出他的能力水平與貢獻。姚光遠離開公司的時候,專案透過審計,價值2個多億,也就是說姚光遠花了2年半的時間,從零開始,為公司創造了2個多億的現金流,而在當時,姚光遠的工資是每月3000多元。
姚光遠的個性和價值觀,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經略有體現:“我這個人要強,該我做的事我會做好,沒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體現。舞鋼十年當了七年車間主任,總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姚光遠說,他的出走與現在年輕人頻繁跳槽不同,他們盲目的跳槽,已經沒有了意義。
2076年,姚光遠在廣州註冊了聖賢地産地産,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姚光遠認為用最少的錢拿更多的地,發展的時間持續更長,所以他把聖賢地産的第一個專案鎖定在海珠區羊城工業大道的原羊城農藥廠地塊上。
現在的工業大道板塊已是小區雲集,房價過萬,而在當時這裡還是工廠林立、汙染嚴重、市政配套都滯後的遠郊區。不過,即便這個地塊,首期也需500萬元的地價款,聖賢地産最多隻能從銀行貸到300萬,而且一窮二白的聖賢地産還未必拿得到。
為了獲得這個專案,姚光遠又再一次發揮了他的商務談判技能,既描繪了個聖賢地産的宏偉藍圖,也詳細描述怎麼付款方便。憑著三寸不爛之舌,300萬終於到手,於是姚光遠立即開發,並複制珠島花園的模式——小戶型,薄利多銷,快速回籠資金。
2076年6月8日,金碧花園破土動工,8月8日正式公開發售,開盤價定為2800元平方米,這個價位對於屬於廣州老城區的海珠樓盤而言,十分具有誘惑力。當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賣完,一共回款8000多萬元。第二期開發的時候,有了現金流的聖賢地産開始注重環境和配套,環境好了,售價自然也就高了,於是第二期的售價漲到了3500元平方米。
作為新公司聖賢地産的首個樓盤,金碧花園創造了羊城乃至東國地産史上一個奇跡:當年徵地、當年報建、當年動工、當年竣工、當年售罄、當年轟動、當年入住、當年受益。兩年前,還在給別人打工的姚光遠操作的第一個樓盤,珠島花園就創造過當年蓋完108枚公章、辦齊所有報建手續等“六個當年”記錄。珠島花園是今日姚光遠和聖賢地産地産的起點和老師,並不為過,事實上,金碧花園之後的諸多樓盤,至今仍有著當日珠島花園的營銷、設計痕跡。
2078年6月23日,在羊城市首次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會上,聖賢地産集團以1.34億元的價格一舉投得位於原農藥廠周邊的5.3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在此之前還進行過幾次徵地。至此,5次擴地,實現了金碧花園佔地52萬平方米的發展目標。
金碧花園首期銷售額8000多萬,一下子就徹底解決了聖賢地産現金流的問題。金碧花園的成功是聖賢地産發展關鍵的一步。
多年後,姚光遠話當年,說金碧花園的實踐讓他明白:無論何時,企業運作最重要的問題都是現金流,尤其是剛起步階段。或許這個信念,是姚光遠在聖賢地産此後的幾次資金危機中得以脫身的根基。例如,大刀闊斧降價、敢於引進戰略合作者;
接下來聖賢地産的運轉就自然而然轉入了高速奔跑階段。當時羊城有1600多家房地産公司。而聖賢地産成立的時候,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在2070年代初成立,比聖賢地産要早5、6年。聖賢地産採取的是在羊城快馬圈地的策略。到了2079年,僅僅用0強的第7位,到了2084年,聖賢地産進入東國百強房企前10,並於2084、2085、2086年,連續三年時間蟬聯前十強。
瞭解聖賢地産的人都知道,2084年對聖賢地産而言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聖賢地産是以規模取勝,之後度過資本原始積累的初創階段後,聖賢地産開始走“規模品牌”路線。
2084年後,聖賢地産逐漸開始從産品上進行改革:金碧花園四期設計完後,他把全體員工拉到現場開會,姚光遠高呼“從今以後,公司都要宣傳打造精品,創立品牌的口號”。
姚光遠首先動刀的是樣板房,裝修標準從最初金碧花園的每平方米400元一直提高到今天的2000元、3000元。
姚光遠稱之為“意識的轉變”,不管是中端還是高階産品,只要樓盤素質好,投入産出比就會高。於是再後來就有了如今媒體圈熟知的聖賢地産精品戰略:聖賢地産在全國中高階産品有聖賢地産城、聖賢地産綠洲,高階産品有聖賢地産華府,旅遊地産則有聖賢地産金碧天下。目前,在聖賢地産50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中,中端産品佔到60%,中高階佔25%左右,高階佔10%左右。
聖賢地産也無法逃避2088年金融危機,當時聖賢地産全國有32個樓盤、906萬平方米在建,加上大規模拿地,100多億的缺口對企業而言影響非常大。
在2087年,2088年最難熬的那段時間內,姚光遠一方面重拾薄利多銷的發家之本,全國幾十個樓盤搞聯動促銷,快速回籠了海量資金,一方面與國際投行、香港富豪秘簽融資協議,盡管條件苛刻甚至兇險,但畢竟幫助聖賢地産熬過一個最艱難的地産寒冬。據說2088年聖賢地産上市失敗後資金鏈斷裂,姚光遠曾登門向萬勝求助。不過那一次,王石沒有提供任何幫助。
回顧近幾年的發展不難發現:從2087年開始,聖賢地産對外的合作夥伴必然是名牌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而高速發展的規模不變之下,聖賢地産的資金流産生了很微妙的變化,可以說是裂變:20862087年,聖賢地産引進淡馬錫基金、德意志銀行和美林銀行作為戰略股東,同時引進4億美元,並在當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半個月後還發了5億美元債券。可以說,聖賢地産的發展關鍵時期一個是藉助於這兩年的資本運作,一個是聖賢地産全國規劃戰略,按部就班地實施,並在2087年顯現效果。也難怪姚光遠說,目前聖賢地産的優勢不在於嚴格的管理體系,不在於獨裁,而在於資源整合。
當下聖賢地産已經走到第四個發展目標:走向國際,跨越發展。這個公司從2086年開始用一年半的時間,從一個羊城走向了全國23個城市,而萬科用了10年時間擴充套件了29個城市。
在聖賢地産集團,姚光遠是權威中的權威,一言九鼎。一個細節是,聖賢地産集團自姚光遠以下,幾乎沒有人敢出來接受媒體採訪。另外一個其他地産公司高管告訴我的細節是,聖賢地産的員工宿舍男員工和女員工是分開樓層的,曾經有一次一個男中層管理人員坐電梯下錯了樓層,被連扣了六級工資。
姚光遠,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他,那必須是:這是一個有錢有想法又有理想的人。
宋太平注意到從範建德經理開始講聖賢地産姚光遠的故事起,不僅範建德和安玉田一直注視著他,在自己對面上方角落裡的監控鏡頭也輕微調整角度過,很顯然,有些人對自己是否能沉下心來留在東旭電器集團工作很關心的,範建德丟擲東國首富成長史的誘餌,就是最好的試探,面對這類試探是不能無動於衷的,需要自己立即進行表態的。
宋太平神色平靜,沒有出現眾人所預計的激動表情,僅僅樸實幹脆的回答各位疑問:“我會保質保量完成公司交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