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雍涼風雲 > 第五十六章 無賴子來朝、起家期門郎

第五十六章 無賴子來朝、起家期門郎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百年離殤

呂光率軍離長安後,向西南進發,由始平郡鄠縣前往漢中,經漢中古道入蜀,至南鄭一路南下,最後駐兵於巴西郡平州縣稍作休整,同時派信使去墊江聯絡姜宇。

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年)四月,韋鍾攻克西城,呂光所部約二萬人到達蜀地,他只分出大半營中兵,以一千五百甲士與營戶、輜重留在平州江口,由胞弟呂寶、長子呂纂為將策應姜宇,佯作援軍主力。

而呂光自己,則率大部中兵精銳八千餘,只攜帶數日糧秣,急趨成都,發起決戰,迅速尋得李烏的叛軍主力並擊潰,這與桓溫平定蜀地時,其謀主袁喬提出的戰略如出一轍。

呂光這支軍隊下屬的營戶,並不是由戰俘、徙民構成。一般來說,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的營戶,就是奴隸、僕役,不僅承擔耕屯、畜牧、匠作等雜務,作戰時除了這些輔兵的工作外,有時還要被迫當炮灰,與清代八旗制的阿哈和包衣阿哈類似。

而撥給呂光入蜀平亂的軍隊,屬於氐族為主的中兵,卻是前秦護軍制下的另一種營戶,他們大多都是氐兵正卒的親屬,其背景為底層軍事貴族,被分有土地的同時,也要承擔軍事義務,地位略高於普通民戶。

說好聽點類似軍役貴族,實際等同於需要自己種地的府兵,又因為氐人部族的從屬關係,即便是已經編入軍籍、別立戶口,隸于軍制管轄的長安中兵,已經初步從私屬部曲中剝離,但士卒與擔任將帥的酋豪仍存在一定的人身依附關係。

相當於後備的氐人營戶也被徵召,意味著前秦因為多線作戰和內部叛亂,除了幾支輪值宿衛的部隊外,中兵幾乎調派一空,長安有著大量徙民,氐兵的大量外調,令原有的平衡降至臨界點。

氐人營戶又自詡國族身份,為承擔雜役感到不滿,但呂光的個人威望與呂氏的家族勢力相疊加,足以進行壓制。另外,呂寶升任都統後,在長安左近負責練兵,自伐涼滅代至今,已近三載,作為普通將校統率數千人馬已是其才具極限,但這次平亂他卻有著特殊作用。作為“後備”的氐人營戶,不少人都在呂寶手下編練過,再算上與他們相熟的親友鄰里,藉助下級軍官的服從,這支臨時徵召後組建的部隊,才能達到有效的組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襄陽之戰後,鄧羌、楊安相繼病故,此時前秦國中將領,稱得上合格的方面統帥,於轄制數萬軍伍之外,兼有理民之能者屈指可數,呂光文武兼備,在洛陽治理軍民多年,又沒有涉及政爭,這點最是難得。

其實只考慮平叛的話,因枋頭之戰聞名天下的慕容垂擔任主帥更具優勢,稍稍給他一點機會,就能一展所長,就如不久前的宛城之戰,只可惜出於分化前燕鮮卑的定位,苻堅對其並不完全信任,更願意將之當成裝裱過的字畫用來展示。

在蜀地叛亂平息之前,三月時,得到李烏響應的晉軍毛穆之部救援西城,以部將趙福、袁虞率水軍為先,西向溯江而上,卻在南縣被秦將張紹、仇生擊敗,晉軍因為缺糧再次退還巴東。而西城失陷,呂光分兵時,時年六十多歲的毛穆之正臥病在床,且已無法視事,不久後就因病重過世。

毛穆之的病完全是勞累所致,從前往姑孰,返回魚復,再到去救襄陽、西城,近半年的時間裡,一多半都在奔波跋涉,不累出病才是怪事,而細說起來,這事還要怪到桓衝頭上。

去歲378年)末,桓衝為了與謝安爭奪京口兵權,在前秦派軍隊進攻淮北時,對正遭圍攻的襄陽不管不顧,反而調毛穆之前往姑孰,以期取代謝玄掌握新組建的北府軍。

毛穆之費力勞心,好不容易兩不得罪,除夕時都在回程趕路途中,可回到巴東魚覆沒幾天,就接到桓衝命令,率軍去救困守襄陽的朱序。

毛穆之的援軍趕到時,襄陽已經失陷,接著他又回師魚復,倉促徵發軍民、擴充部曲,去救援被圍在西城的吉挹,由於新兵太多導致戰敗退還巴東郡西部,然後一病不起。

巴東郡治所位於魚復,魚復以西是朐忍,朐忍西南為南浦,西北為漢豐。

而呂光率軍入蜀後所駐的平州,位於巴西郡,周圍是由巴西郡分置而來的宕渠郡三縣。

平州西北是漢興,南面是宕渠,東南是宣漢,宣漢東部即與漢豐接壤,宕渠西南就是隸屬巴郡的墊江,也是秦軍姜宇所部屯駐之地。

六年前373年),前秦攻蜀,奪取梁、益二州之役中,秦軍勢如破竹,兩個月內連克漢中、劍閣、梓潼。當時,東晉方面,梁州刺史楊亮敗退、廣漢太守趙長戰死、梓潼太守周虓投降、益州刺史周仲孫棄守,而毛穆之、毛球父子臨危受命,領軍入蜀救援、反攻,就是由漢豐攻入巴西郡,終因糧草不濟退還巴東。

漢豐地處秦巴古道要害,其地“西通巴渝,東望湖廣,北接三秦”,後世稱之為“巴夔西土之喉衿,襄峽上流之唇齒”,司馬懿與曹真伐蜀時就曾攻克此地。

平定李烏之亂後,范陽涿縣人酈瑛由關東調任益州,任蜀郡太守,酈瑛仕秦後原在幽州任職,苻堅將他調任成都,其實已經起意以苻洛改鎮益州,但苻洛在平氏兄弟挑撥下,卻加深了與苻堅的誤會,不久後在和龍起兵反叛。

叛軍主力潰散後,呂光隨即派人傳示郡縣守令,佈告安民,只誅禍首,令從叛、裹挾的漢民與賨、僚部落在按期迴歸鄉里,則既往不咎。不久,蜀人李烏在被秦軍追擊時,於逃亡途中被麾下殺死,亂事遂平。

成都北部至綿竹、涪城、劍閣的交通恢復後,徐成率部返回廣漢郡,五月末,受召還的呂光已回到長安,取代率軍臨時駐紮荊北穩定地方的姚萇,升任步兵校尉,營下二千餘將士來自襄陽之戰獲得升賞的悍卒,入仕二十餘載,始得入中兵任職。

又一個多月後,七月中,彭超等人於淮陰大敗於謝玄之手,作為偏師的毛盛由堂邑撤兵北還後,出任兗州刺史,駐鎮湖陸。

但同年冬,因苻洛在幽州欲叛,苻堅將毛盛召還長安,任為鎮軍將軍,另以姚萇調任兗州刺史,其留居長安年十三歲的嫡長子姚興也被授為太子舍人。

與姚興同窗的呂隆,早在春末隨伯父呂光自洛陽返回長安後,就進入太子衛率為營卒,十二歲就充為執戟、期門,位比郎官。

期門,即期諸殿門之意,為漢武帝時所置護衛禁軍,選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擔任衛士,地位近似郎官,皇帝出行時執兵器隨從護衛,漢平帝時改稱虎賁郎。

姚興、呂隆祖籍分別是南安、略陽,後趙時家族作為羌、氐酋豪都有遷往關東的經歷,都是在長安出生並度過少年時光,從國子學至太學都是同窗,又幾乎同時入仕於太子苻宏麾下,且家族在前秦同為武家勳貴,兩家說不上過從甚密,但如呂寶與姚碩德、姚興與呂隆都私交甚篤,曇翼更是師事於道安,曇翼是姚襄之子,道安是呂隆曾外叔祖。

隴西、南安、漢陽、天水、略陽五郡,自河州枹罕至扶風汧縣之間,由西向東幾乎是一字排開,天水郡由隴西郡分置而來,漢陽、略陽二郡又析分自天水郡,南安郡則是從漢陽郡中分出,民俗地理方方面面都有著密切關聯。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