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最為顯著的特點是門閥政治,士族與皇權共治,即“王與馬、共天下”。但真正進入權力中心計程車族,就那麼幾家,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潁川庾氏、龍亢桓氏,而這幾家之間,時而聯姻,時而爭鬥。
戴逯、戴逵兄弟,師從於名儒範宣,戴逯有志仕途,振奮家聲,戴逵卻終身不仕,唯獨好畫,與當時同樣擅畫的顧愷之並列,工於人物、山水,還善於鼓琴、雕塑,範宣起初認為繪畫無用,後因戴逵所作《南都賦圖》讚歎不已,還將侄女嫁給戴逵。
範宣是陳留人,博學多識,尤善“三禮”,陳留位於謝氏所居陳郡陽夏以北,陳郡也稱陳國。東漢末年,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陳王劉寵就率軍駐紮在陽夏,袁術稱帝后,因與陳相駱俊有隙,遣張闓將駱俊、劉寵謀殺,曹魏時,曹植也曾受封陳王。
陽夏以南就是淮陽,淮陽、譙縣之間的苦縣,兩漢時曾隸屬於淮陽國,而淮陽國就是由陳郡改置而來。
範宣雖然先後數次拒絕徵辟,但作為當時名儒,受到郗鑑、殷羨、庾愛之、範寧等人推崇。魏晉時流行清談玄學,老、莊之學大行其道,範宣卻以講授儒學為業,從不涉及老、莊。殷羨之子殷浩,曾向範宣諮詢禮制有關的問題,他旁徵博引,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中許多引用的內容,在當時都臨近失傳。
而丁穆之妻周氏,則是出身汝南安城周氏,與周虓同族,安城周氏自周撫時起,幾代人父子兄弟相繼鎮守梁、益二州,同時也是抗衡桓溫陣營中的一員。
桓溫死後,其指定的繼任者桓衝聲勢遠遠不如,對於這些曾經附從外圍的桓氏部屬,接掌兄位的桓衝提供不了足夠的利益和庇護,因此“不能用”,只能坐視他們被謝氏拉攏過去,刁彝、袁宏、戴逯、丁穆都在其列。
與袁宏並稱袁伏,曾任桓溫大司馬參軍,深受其禮遇的伏滔,在桓溫死後,也只是轉任桓豁麾下為徵西參軍、華容令。
範寧出身順陽範氏,他的父親範汪曾為庾亮佐吏十餘年,庾翼死後桓溫入鎮荊州,範汪任其軍府長史隨同伐蜀,滅成漢後,卻因幾度拒絕桓溫表薦,為其嫉恨。
桓溫第三次北伐時,故意命令時為徐、兗二州刺史的範汪引軍出梁國,然後藉口失期將其免職。桓溫當時權傾朝野,範汪有意和解,於是前去姑孰拜訪,桓溫虛席以待十分高興,可範汪卻顧忌名聲,見面後藉口兒子葬在姑孰,前來掃墓,令桓溫大失所望,再生過節。
因此,直到桓溫死後,範寧才出仕為餘杭令,他的妹妹範蓋嫁給了王坦之,王坦之的長子王愷襲爵藍田侯,次子王愉之妻桓伯子是桓溫女兒,範氏所出三子王國寶之妻則是謝安的女兒,王坦之的妹妹王荃又是謝萬之妻。
而對於初掌大權的謝氏來說,被困彭城的戴逯,不論最後結果如何,救是一定要去救的,這關乎謝氏在姻親盟友中的信望。
謝玄駐兵泗口之後,想要派遣使者潛入彭城,告知戴逯援軍已至,穩定城中守軍士氣,於是自新建的北府軍中選拔勇士,年不滿二十的田泓主動響應請命前往。
前秦兗州刺史彭超率其本部鎮兵及軍戶世兵萬餘人南下,越金鄉至小沛,於前秦建元十五年378年)八月開始進攻彭城,長安中兵及洛州各地鎮兵此時正在集結,尚未到達淮北戰場。
而十月時,由於豫州刺史苻重封鎖洛陽周邊關卡發動兵諫,雖然遭呂光收捕迅速消弭,但金俱難、毛盛、邵保等人所率後續七萬步、騎進抵淮北的時間也被延遲。同時,在襄陽,石越再度率所部洛州兵趁漲水突襲襄陽,攻破西北角,卻為新築的內甕城所拒。
十二月時,因苻丕率軍十數萬,頓兵襄陽而久攻不克,在朝中遭御史中丞李柔彈劾,御史中丞為三獨坐之一,苻堅任用王猛之初,整治不法權貴,鄧羌就曾出任此職與王猛配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柔此前為尚書,曾隨軍伐代,並非不通軍務之人,臨陣干涉軍前事務,對戰事產生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但他出面彈劾苻丕,實則是作為苻堅喉舌,因為荊州、淮北兩地戰事,長安中兵抽調一空,苻丕坐擁十數萬大軍在外,自然為苻堅所忌憚。
因此,苻堅雖然沒有贊同李柔之請,將苻丕召還下廷尉獄,卻也命其戴罪立功,遣黃門郎韋華持節前往樊城大營傳詔,嚴責苻丕、苟萇等主要將領,並賜儀劍與苻丕,同時也傳口信說:“來春不捷,汝可自裁,勿復持面見吾也!”韋華出身京兆韋氏,其父韋鍾時為梁州刺史,正率軍於西城圍攻東晉魏興太守吉挹。
謝玄率萬餘北府兵進抵泗口時,已經是次年379年)二月,此時襄陽城外,秦軍自元日後各路兵馬輪番猛攻襄陽而不克,久戰勢頹進入休整,但外松內嚴。東晉襄陽守將朱序則趁機屢屢率軍出戰,雖有小勝卻令守軍疲憊不堪,而由於苻堅嚴令,苻丕等人一面籌劃新的攻勢,一面加緊對城內的挖角。
同時,東晉冠軍將軍、南郡相劉波,奉駐兵上明的桓衝之令,率援軍八千北上,卻畏懼秦軍兵勢,在襄陽外圍逡巡不進。
朱序時為東晉南中郎將、梁州刺史,進入二月後,其部將襄陽督護李伯護,因為援軍始終不至,喪失信心,有意內應,於是秘密派兒子到秦軍營中傳口信表示投降。二月末,苻丕完成對漢水以南的增兵,各路大軍會攻襄陽,李伯護倒戈,開城門引秦軍入內,擒獲無防的朱序。
鎮守後套朔方的鄧羌也在此時病逝,苻堅以張蠔繼任幷州刺史,前往朔方戍守。
三月,西線戰場南路,新拜右將軍的毛穆之自姑孰回到巴東魚復,統兵三萬進攻巴中,以期走秦巴古道救援吉挹。曹叡繼位之初,司馬懿與曹真伐蜀,就是自西城南下,翻越巴山進至朐忍,並攻克漢豐。
為了保護大軍側翼,毛穆之遣部將趙福、袁虞等人率水軍萬人,溯江而上,繞過秦軍重點防禦的墊江,登陸進攻巴西。而駐兵墊江,與晉軍對峙的前秦南巴校尉、寧州刺史姜宇,則命部將張紹、仇生等人率軍五千前往阻擊,兩軍在南縣交戰,晉軍新卒居多,不敵敗績,死傷七千餘。
毛穆之被迫再次退還巴東,未能成功救援吉挹,但蜀人李烏聚眾二萬叛秦,響應毛穆之,圍攻成都。苻堅只得從洛陽調呂光率軍入蜀平亂,又以庶次子平原公苻暉刺豫州,鎮守洛陽。李烏之亂平息後,呂光接替姚萇,升任步兵校尉,終於得以進入中兵任職。
四月,負責牽制西線北路晉軍的韋鍾攻克西城,守將吉挹欲自殺,為左右所阻,被俘後絕食身亡。吉挹死後,其麾下參軍史潁逃歸東晉,帶回吉挹臨終前親手所書遺表,使其獲得追贈益州刺史。
而在東線戰場,請命前往彭城傳訊的北府軍小卒田泓,到達城外後,企圖潛水進入城中,但在城下被巡查的秦軍抓獲。彭超知悉後,下令厚賜,想要收買田泓,命他告訴守軍:“南軍已敗”。田泓假意答應,到達城下後,卻朝著城中大聲呼喊:“南軍垂至,我單行來報,為賊所得,勉之!”隨即被看押的秦軍亂刀刺死,但守軍卻由此振奮,並感念田泓的犧牲,對秦軍倍加仇恨。
彭超當時屯糧於小沛和彭城之間的留城,留城春秋時為留國,秦始皇時置縣,西漢時為漢初三傑之一的留侯張良封地,因為謝玄命何謙在淮、泗一帶大張旗鼓,彭超兵少擔心後路被斷,於是退軍返回留城,何謙趁機進抵彭城,接應戴逯所部南撤,彭城隨後就被捲土重來的秦軍佔據。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