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雍涼風雲 > 第四十九章 後方生亂、淮北之戰

第四十九章 後方生亂、淮北之戰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苻融受召還朝錄尚書事後,苻洛想要繼其之後入鎮鄴城,類似的,他的兄長苻重也想離開權力處處受限制的洛陽。而彭超提議進攻淮河以南獲許後,守金墉城的邵保被徵調,苻重自詡宗室重臣,又是豫州刺史,此次進兵,他的老對手東晉豫州刺史桓伊,所駐鎮的淮陽也在攻擊範圍,可他卻不在出徵序列中,這能忍住不生氣才怪。

不管是交流、溝通的不足,又或誤會了意圖,錯估了地位,苻堅的命令下達後,苻重顯然是無法理解,因此據城自守,封閉周邊關卡、道路,不讓受到徵調的邵保所部軍隊南下,以此來抵制、要挾苻堅,企圖取代彭超,全權負責征討淮河以南。

可是苻重高估了自己在軍中的聲望,苻堅都沒派兵來對峙,只是一道命令傳來,滅前燕後被委任到苻重軍府,擔任其長史已有八年的呂光,隨即將苻重收捕並掌握洛陽鎮兵,以檻車將其押送到長安,這與沿途遊街也沒啥區別了,其實也是消除苻重在中兵、鎮兵內的影響力。

當然,事情的起因,還要回到襄陽的戰事,苻丕、苟萇率主力四月到達樊城,二人力求穩紮穩打,因此進展緩慢,於是後續到達南鄉的秦軍分兵,慕容垂、姚萇攻南陽,苟池、毛當、王顯屯武當,石越與慕容垂、姚萇配合拿下宛城後,順淯水南下突襲,才有了七月突破南岸一事。

這之後,透過驛傳公文,一直關注荊州戰局的兗州刺史彭超,受到宛城之戰及後續發展的啟發,自其鎮守的濮陽上表,請求攻打彭城的東晉沛郡太守戴逯,並再派持重的大將領兵攻打淮河以南,與攻打襄陽的苻丕在東、西全線形成策應,就如圍棋劫爭之勢,使晉軍首尾難顧,為將來攻打建康做準備。

這種立足於全域性的戰略眼光得到苻堅欣賞,於是加彭超都督東討諸軍事,又為其增兵,調後將軍金俱難、右禁將軍毛盛、洛州刺史邵保,合步、騎七萬進攻梁郡淮陽、臨淮郡盱眙,也就是梁、譙、徐、泗這一線。而在西線,北面是梁州刺史韋鍾出漢中攻西城,南面是寧州刺史姜宇自墊江攻魚復。

可苻堅對形勢的預料卻過於樂觀,原本攻襄陽是集中力量於一點,如今東、西全線進攻,錢糧的消耗成倍增加。而後方生亂,各地兵馬調動又是一大筆支出,襄陽更是從年頭打到年尾,仍未攻克。前秦中、外兵調遣,光是趕赴各處前線的正卒、輔兵就出動了近三十萬,不僅將滅涼、代後,所剩無幾的積儲消耗一空,結果還得不償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前秦在十月秋雨時節,趁洪水暴漲突擊襄陽,企圖一舉破城,就有趙寶反秦、苻重兵變的緣故。後方生亂的訊息傳來,本就連日陰雨,導致後勤輸送延期,苻丕、苟萇再無法維持求穩的心態。

而在襄陽攻克後不久,苻堅也抓著淮北戰事失利的由頭,一面嚴懲了彭超、金俱難等人,一面給其他將領升職加薪。除了安撫情緒之外,苻堅也是為了甩鍋,畢竟當初彭超提出建議,他在點頭同意時,可是聞言大喜,因為全線進攻也是他那時的想法。

而東晉方面,卻還在內耗,去歲謝玄履任廣陵,開始組建北府兵,王彪之又病故。桓衝已經入鎮荊州,卻不願坐看謝安獨攬輔政後再掌兵權,於是表薦駐屯巴東魚復的毛穆之,以其為宿將,軍事經驗遠比謝玄豐富,遣其往姑孰,以謀求取代謝玄,為桓氏掌握建康下游兵權,留其子毛球駐守魚復。

桓衝之妻是王導孫女,王彪之則是王導族侄,其父王彬是王導堂弟,王彪之曾與王坦之、謝安聯合對抗桓溫,但桓溫死後,桓氏經歷內亂實力有所削弱,加上王坦之外鎮,於是王彪之轉與桓衝合作。

當時,建康朝中因為輔政之權的爭奪,導致先前聯合的三家分道揚鑣,而促成褚太后臨朝的謝安得到大義名分支援,佔據上風,又利用司馬曜聘太原王氏女為皇后的機會,迫使性急、傲慢、色厲內荏的王坦之以外戚舊例出鎮廣陵。

王坦之因失權,名望又被謝安蓋過而憂慮成疾,鎮守廣陵兩年就病故於任上,桓衝為爭奪徐州刺史所掌握的京口兵權,不惜解任無法實際控制的揚州刺史,以掌握京畿的名分、要職作為交換,卻被謝安耍了一道,剛得到任命不久,又被改為加督江、豫二州六郡,仍鎮姑孰,而京口則由國丈王蘊加徐州刺史鎮守。

所以桓豁死後,桓衝入鎮荊州前,哪怕司馬曜、謝安接連送行以示安撫,他仍是到地方後立刻翻臉,又是要錢糧,又是表薦部將,始終屯兵上明儲存實力,直至襄陽失陷也未由其駐地北派一兵一卒。

石越登陸漢水南岸後僅一月有餘,得到苻堅回覆的彭超,立即率軍進攻彭城。受前秦大舉進兵的影響,謝安再次選擇與桓衝妥協,由於桓豁病故前表薦毛穆之監沔北軍事,因此為他加假節,遷為監江北軍事,鎮守廣陵。

自東晉建立以來,賞罰不明極其尋常,朝廷由上到下都是死氣沉沉,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不是刀架到脖子上的最危急時刻,從來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敢於守孤城的將領難得有好下場,因此臨敵棄守、自潰逃散都成了常態。

約四十年前,出鎮武昌的庾亮,以毛寶、樊峻為將,率精兵萬人,共守江北的邾城,後趙名將張貉率騎兵二萬來攻,邾城迅速告急。可接到毛寶的求援後,庾亮在武昌卻錯估了形勢,沒有及時派兵去救,而邾城內指揮不統一,一個月不到就被攻破,毛寶率眾向南突圍,與近六千守軍,一同溺亡於長江中。

事後不久,庾亮因北伐夢想破滅鬱鬱而終,先後追贈太尉、永昌公,而死於國事的毛寶,卻差點因為追究陷地戰敗之責遭奪爵,最後念在他於平定蘇峻之亂時立有大功,才未加深究,卻也不予追贈,且二十年後才恢復其州陵縣侯的封邑。

那時侯,正值桓溫受封南郡公,因州陵隸屬南郡,才為襲爵的毛穆之改封為建安侯,這已是庾翼死後,毛穆之與江虨、朱燾、袁真等人合謀迎桓溫入荊州的第十五個年頭。

期間,毛穆之隨桓溫滅成漢、北伐收復洛陽,此後又隨同北伐前燕,引汶水入黃河開通漕運,而大軍撤退時,他更率部留守在河北的東燕郡,充任殿軍,大小戰事、政爭都經歷了無數。

所以夾在桓衝、謝安爭鬥中的毛穆之,不想重蹈其父毛寶守邾城的覆轍,桓衝留在姑孰的兵他調不動,廣陵聽命於謝氏的北府兵也是一樣。於是,毛穆之選擇上疏辭讓,謝安看似投桃報李,將他遷為右將軍、宣城內史,鎮守姑孰,仍假節。毛穆之卻十分清醒,以駐地位處江南,又在建康之側,主動辭讓,並拒絕假節,免除桓衝起疑心的可能。

宣城內史是桓溫、桓衝之父桓彝的舊職,毛穆之因為與哀帝司馬丕的皇后王穆之同名,避諱而稱字為毛憲祖,又因桓溫母親孔憲,再次改稱小字為毛虎生。而毛穆之的謹小慎微,又或者說誰都不得罪的性格,也造就了他一生的成敗,先後在桓溫、桓豁、桓衝兄弟麾下征戰多年,仍只是一部將。

不過相比同為桓溫爪牙,北伐前秦退兵時也擔任過殿軍的鄧遐,毛穆之顯然更知進退,拿得起放得下。

毛穆之辭讓官職後,東晉以謝玄為將,自廣陵出兵去救戴逯,謝玄趁機下令在附近州郡再度徵發南來流民,充作民夫,挑選士卒,又命何謙率一支偏師遊弋於淮、泗二水之間,佯作救援彭城的態勢,這也是北府兵建立後的首戰。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