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後361年),二月,呂護在野王吞併高昌殘部,隨後投降東晉,還打算偷襲鄴城。呂護原為冉閔部將,七年前354年)在魯口被慕容恪擊敗,敗逃至野王割據河內。
張平也趁機再度與前燕為敵,先後殺死前燕平陽太守段剛、督護韓苞,雁門太守單男,但自己也在不久後病亡。
而計劃敗露的呂護在野王被慕容恪、傅顏圍攻,八月戰敗後,南逃東晉,十月又投降前燕。
至此,西河、太原、上黨為前燕掌控,新興、雁門則分屬代國、前燕,前秦仍在河東控制蒲阪,在弘農控制陝城,但拿下上郡,還在平陽控制著蒲子。
時間拉回到前秦攻打襄陽前夕377年),慕容衝作為前燕宗室嫡脈,憑藉先輩的舊日餘威,在平陽勉強有那麼一點號召力,可畢竟是落魄了,在前秦統一北方的威勢下,也只能藉著各種名頭,暗地裡偷摸的積攢點家底。
前秦自立國時起,就牢牢釘住蒲阪,除了這裡渡口眾多,又靠近軹關陘西側關口,乃是進攻關中時極具地利的要衝外,還有一點就是東面不遠的解縣鹽池。
不過前秦在吞併前燕,拿下關東六州,勢力範圍東至遼東、渤海,又從東晉手中奪取梁、益二州,佔據巴蜀精華地帶,池鹽、海鹽、井鹽算是湊齊了,況且雍、涼本也產鹽,名義上算是掌握了北方民生的經濟命脈之一。
渤海灣沿線歷來是產鹽要地,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能夠稱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外出口食鹽獲取大量財富。而在巴蜀,不只產鹽,還盛產鐵,比如蜀郡臨邛,只是自八王之亂後戰禍不止,又有僚人侵擾,連縣境都被迫東遷,產能自然也就跟著下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蒲阪雖然還有一部分連通關東漕運的功能,但是前燕滅亡這幾年來,前秦對關東地區的消化並不徹底,連基本的官員替換都還在緩慢的進行,遠遠尚未完成,一是怕引發逆反,二則是可以擔任基層官員的人才嚴重缺乏。
平民之中不是沒有人才,卻沒有足夠支撐成長的資源,展現能力的舞臺也幾乎沒有,再就是缺少推薦介紹的人脈關係。王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家境連寒門那種中、小地主都不是,毫無根基的底層貧寒人家,哪怕以現代人的角度去看他的經歷,依舊會感到傳奇、不可思議。
關東的中原地區,自八王之亂以來,鮮少有太平的時候,如今正處在恢復期,暫時還沒有輸送賦稅反哺關中的能力。
慕容衝與平陽世家、鎮兵都不睦,但他起初赴任時,也帶去了一部分鮮卑徙民,只是數量並不多,而且從中少量招些親隨還行,招個幾百人就太過顯眼了,可想要掌握郡府實權,手裡就必須要有足以與郡中鎮兵、世家部曲相抗衡的武力。
而利用平陽的交通便利,慕容衝在段隨指點下,不光任由周邊的胡族徙入,還主動以招徠流散的名頭邀請西河、太原,乃至新興、雁門的胡族南下平陽定居。
當然,僅僅是口頭上的許諾,並不足以引誘這些小部酋帥心動,可從安邑過來的池鹽,就是實打實的好處了,人離不開,那些畜養的牛馬羊駝更離不開。
自前秦攻打代國,到代國內亂後被兼併,這段時間裡,代國出來的鹽幾乎斷絕。
光是鹽利這一點,想要暗中募集部曲的慕容衝,與不想割肉的平陽世家,就不可能達成一致。
利潤方面,只要回報率足夠高,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商賈,敢於得罪平陽世家與慕容衝合作。
就說長安的趙掇等人,當初賄賂前秦宗室,買來封國三卿之職,用以提高身份地位,當時苻堅正以王猛改革吏制、打壓豪強、建立法治,這些富商的盤算自然落了空。
可罰錢、申斥再怎麼不留情面,性命卻是用身家保了下來,這些豪商常年往來關中商路,壟斷大部分西域和中原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對權力的獲取雖被限制,但之後資助樂尊和尚去敦煌開鑿石窟,實則暗為前秦打探前涼虛實,憑此功績仍舊活躍在長安朝野。
遼東安氏則更勝一籌,不只是在遼東經營草原商路,在慕容氏幾代人都被任為親信,獲許出入殿中,負責前燕與代國之間的斡旋。且安氏在西晉末年遷往遼東避亂之前,在洛陽已經繁衍一百多年,最初就是入侍的安息王子,如今在前秦仍維持著在上層的宮廷路線。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