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大橋之所以被人叫做冥河大橋,是因為上橋去公斷的人,不論是對是錯,是曲是直,最後很快都會死去。”
“很快都會死去?”徐浩一愣。
“我給你說個事情你就明白了,這個事情基本上彩虹市的老一輩兒人都知道。”
“彩虹市老城區的東關大街,有一排門頭房,這些臨街的門頭房都是做小買賣的。”
“基本都是賣醬菜,米麵油,粗糧細糧什麼的,基本都是小本買賣,發不了大財,也餓不死人。”
“我知道你說的這個東關大街,我小時候養蠶,少不了往東關大街跑,那條街道最後邊的空地上,有幾株桑樹,我常去那裡摘桑葉。”
徐浩聽系統麗麗說起了東關大街,立刻回憶起了兒時的事情。
“恩,在這東關大街上,一家姓劉的包子鋪緊挨著一家姓王的燒雞鋪。”
“這年年關的時候,劉家包子鋪的掌櫃老劉頭害了重病,看病花了不少錢,家裡幾乎把家底都掏空了。”
“最後沒辦法,老劉頭和老婆商量了一下,他們沒孩子,家裡就他們倆人。”
“老劉頭就讓老婆去旁邊的王家燒雞鋪去賣自家的門面,王家燒雞在這一片很出名,買賣極其的好,所以王家挺有錢。”
“以前老劉頭身體好的時候,沒事兒得了空閒,喜歡去隔壁串門兒,老王頭有時候把自己滷的雞雜送一些給老劉頭,兩人關係還不錯。”
“老劉頭不止一次的和老王頭說過,自己年紀大了,一輩子無兒無女,打算再幹兩年,等身子骨幹不動了,就把門面賣了,帶著老伴兒回老家養老。”
“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王頭看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這個小門頭房越來越不夠用。”
“老王頭聽了老劉頭的話,就讓老劉頭賣的時候給他說一聲,說不論外邊給他多少錢,他一定在外邊行情的基礎上,多給老劉頭加一成。”
“就這麼著,兩人把這個事兒說好了,現在老劉頭病重,為了看病,不得已要賣自己的門頭房,就支使老伴兒去找老王頭。”
“老王頭一聽,二話沒說,就按照以前的約定,比市面上多付了一成的價格買了老劉頭的門頭房。”
“以前買賣房子,雙方找個保人,寫份房契然後簽字畫押就算完成交易了。”
“寫好了房契,老王頭一次性的將款子交給了老劉頭的老伴兒,雙方約定,轉過年來的端午節交割門頭房。”
“老劉頭拿了錢,就去找最好的醫生,有錢就能續命,這個道理在什麼時代都是一樣的。”
“經過幾個月的調理,老劉頭的身子骨慢慢好了起來,他老伴兒也很高興,只是一想到再過兩月,這個房子就是別人的了,心裡就又犯了愁。”
“可老劉頭的表現就像個沒事兒人一樣,照樣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看著交房的日子越來越近,老伴兒就問老劉頭今後的打算,是回老家還是怎麼著。”
“老劉頭衝著老伴兒一樂,說這個房子老王頭拿不走。”
“他老伴兒聽了就是一愣,急忙問老劉頭這個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