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饒目光都落在周不疑的身上, 周不疑好像沒有看到, 低頭垂眉的等著曹『操』的反應。
曹『操』『揉』了頭道:“繼續。”
“河間□□,尚書令赴河間平『亂』前提醒過, 各州各郡, 徭役過重, 這是激起民變,喪失民心之舉。朝廷需要徵兵,打仗需要兵, 也需要人修建河防不假。然用人做事,皆不可失度, 過猶不及。百姓不堪負重, 為求一條活路便只能起而反之, 先秦陳勝吳廣起義,黃巾之『亂』, 皆是如此。”
周不疑很平和地吐字,單就這番氣度, 在場的人都得承認, 周不疑是極其出『色』的。
“依你所言, 此事當何如?”曹『操』聽著也想到了曹盼去河間之前過的話, 只是當時他有別的思量, 也只能以為獨一個河間罷了,不料南陽竟然也因此而在一夜之間落入趙雲之手。
周不疑作一揖道:“以靜養民。”
曹『操』聽了一頓,這個意思倒是跟曹盼先前提出的意思是一樣的。
“以靜養民。如何靜?孫權,劉備, 我們要靜,他們能靜嗎?”曹『操』將反對的理由道破。
“去歲的漢中一戰,劉備損失慘重,無力再起大戰,否則也不會在孫權圍攻合肥之際,只出征於南陽郡。南陽比起漢中來相差甚遠。得漢中對益州意味著什麼,劉備比誰都清楚。但是劉備卻沒有興兵漢中而只攻打南陽郡,還是因為察覺南陽百姓之變而心兵。南陽郡失陷,趙雲領兵,臣猜測不過三千士卒。”周不疑根據事實一一的反駁於曹『操』。
雖然還沒確切的數字傳來,聽著周不疑的猜測,很多人卻都認可的。
周不疑道:“劉備剛得益州不久,發兵漢中已然傾盡了所得之精兵,漢中大敗,若非有孫權在側,我們儘可興兵取之。然我軍最大的敵人如今是孫權。劉備,生於夾縫中,是其不幸,亦其之幸。”
不幸的是,因劉備只能把握曹『操』與孫權交戰的機會苟延殘喘地活著;幸的是,他還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藉機強大,而曹『操』與孫權明知,卻因對方最大的敵刃人並非是劉備,而只能讓他苟延殘喘。
“至於孫權,有張遼將軍這一戰,孫權絕不會再冒然興兵。劉備、孫權,他們縱然想動,亦無力再動,這就是我們以靜養民的機會。”周不疑將孫權與劉備的情況一一指出,一旁的人聽著直點頭。
得有理,極其的有理。
曹『操』皺起了眉頭,周不疑跟曹盼的口氣如出一轍,都指要他們在短時間內不要再興兵。
“如果給你們機會,你們有什麼辦法在興兵之餘養民?”顯然曹『操』對於一統下而不能捨,故而想讓周不疑拿出一個兩全之策來。
周不疑看了曹『操』一眼,欲言又止,那不便於當眾起的模樣,曹『操』不知怎麼的想到了曹盼的上庸郡。
“此事容後再議,退了吧。”曹『操』既然心時有了想法,即叫散了。
一個個都還想聽聽周不疑有什麼好主意來,結果曹『操』竟然把話題給打住了,這實在是……
可是誰又敢曹『操』的不是,一個個乖覺的與曹『操』作一揖,恭送。
而此時的益州之內也同樣收到了合肥孫權大軍敗退了訊息。
“張遼者,猛將也!”劉備一聲感慨,這樣的猛將而對曹『操』忠心耿耿,何其不叫人妒之。
諸葛亮與劉備作一揖道:“主公,孫權已退,我們不能再興兵了。”
劉備聽著這話一嘆,“若沒有在漢中損失那五萬兵馬,這樣時局,正是可以一舉興兵的大好機會。”
諸葛亮沒有作聲,如果他們有多了那五萬精兵作為家底,確實能在這個時候獲得更大的利,然而漢中一敗已成定局,多無益。
“眼下一定要與孫侯聯盟。”諸葛亮指出這一點,劉備一頓。
一旁的法正道:“軍師所言甚是。此時若與孫侯起了間隙,得益的只能是曹『操』。中分荊州,迅速地與孫侯結束了交戰的可能,也才有孫侯進兵合肥之事,我們也方能趁機得了南陽。與孫侯聯盟,於我們有利無害。”
劉備道:“你們所言在理,我會保持的。”
荊州是劉備不願給孫權的,但是最後卻提出中分荊州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勸諫。
荊州之地比起益州來難道更重要?舍一半之地而得益州之安寧,孰輕孰重,只要將話攤開了,劉備自然是知道該怎麼決擇的。
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會突然地提出中分荊州的原因,不過是因勢而不得不為之罷了。
他們比起曹『操』,孫權來,居於弱勢,原本就是靠著孫權與曹『操』抗衡而借他們無力對付他們的機會來強大的,突然跟孫權鬧起來,連曹『操』都無力同時對付兩個敵人,更何況是他們。
“南陽已經拿下,當如何?”南陽是諸葛亮的故居,劉備問起時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道:“這一次能順利拿下南陽,皆因南陽徭役過重,主公當引以為戒。百姓安寧,城中太平,如此方能後方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