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魏浩然離開,秦帝嬴斐眼底掠過一抹精光,他心裡清楚,攻心之策,發揮了效用,秦軍必出。
因為攻心之策,不同其他。隨著時間的推移,攻心之策將會失去作用。
若是秦軍不能抓住這一個稍縱即逝千載難逢的機會,將只能強攻鄴城。
對於強攻鄴城,秦帝嬴斐並沒有太大把握。哪怕是率領著二十幾萬大軍,也沒有把握。
畢竟鄴城之中有十萬韓軍,鞠義又是一代名將。再加上鄴城曾經作為韓國的都城,自然是城高牆厚。
所以說,鄴城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以二十幾萬大軍強攻鄴城,就算是最後勝利了,恐怕也會死傷慘重。
秦帝嬴斐想要的是統一天下,而不是讓秦軍將士送死。如今大秦帝國大勢所趨,眼看著有了好日子過,嬴斐自然希望秦軍將士能夠活著。
一想到這裡,秦帝嬴斐眼底掠過一抹殺機。既然想要讓大秦軍人活著,那麼戰爭的死亡,將只能落在韓軍的身上。
對於此,秦帝嬴斐殺念已生。
……
“陛下,司馬懿南下,大軍不少於八萬之眾,而司馬懿之能,絕不下於鞠義,光是鄧艾南下是否又失穩妥?”
路途之上,軍師賈詡眼底了掠過一抹精光,朝著秦帝嬴斐問道。
聞言,秦帝嬴斐笑了笑,道:“軍師此言差矣,司馬懿手握八萬大軍,歸心似箭,戰力遠超十萬之眾。”
“而且司馬懿不同尋常,在他的手中,八萬大軍,足以發揮出十二三萬大軍的優勢。”
“鞠義雖是韓國太尉,只不過是出道的時間早一點罷了。論沙場用兵,論膽魄忍耐,他遠遠不及司馬懿。”
說到這裡,秦帝嬴斐眼底掠過一抹精光,沉吟了片刻,道:“只不過鄧艾也不是簡單之輩,此人文武雙全,是一個後起之秀。”
“有十萬虎狼之師為保障,而他又提前設伏,估計問題不大。”
對於鄧艾的自信,來自於後世。秦帝嬴斐心裡清楚,這個年輕人自學成才,乃是魏國的後起之秀。
當初姜維有諸葛亮親自點撥,對上鄧艾之時都不是對手。而且鄧艾此人文武雙全,可以大用。
“更何況鄧艾是朕為太子準備的一柄利劍,若是不經歷大的戰陣打磨,恐怕難以成器。”
對於郭嘉與賈詡,秦帝嬴斐並沒有太多的隱瞞。這兩個人都是一代智者,自然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嬴斐相信兩個人能夠明白他的苦心,畢竟太子嬴禦雖然軍事才能,政治才能都頗為不俗,但是一旦登基稱帝,就意味著不能出征。
縱觀歷朝歷代,禦駕親徵最多的便是開國之主,一如隋煬帝一般好戰的帝王,並不多。
心中念頭閃爍,秦帝嬴斐心裡清楚,他必須讓太子嬴禦有用兵的才能。但是又不能有太大的野心。
因為開國之君用來開疆擴土,而第二任皇帝則是用來安撫民心,休養生息。
當初的大秦帝國以及之後的大漢王朝,則是極大的對比。有道是前車之鑒乃後事之師,這樣的道理嬴斐自然清楚。
“戰爭之事,自朕之後,嬴氏子弟十有不會親自出徵。故而,朕必須要培養出有足夠能力的武將。”
說到這裡,秦帝嬴斐眼底掠過一抹精光,沉聲,道:“大秦帝國統一之後,未必就是安然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