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
戰國時,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等人門客數千人,勢力強大,一時間號稱戰國四公子。
這樣強大的食客與門客,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極大的危害。當時戰國四公子在一國之內的威名,遠超國君。
在嬴斐看來,這根本就是不可理喻的,在一個國家,就只能有一個領袖,一國之內,只有國君才能尊威無上。
……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商鞅變法後,昔日弱小的秦國,一下子崛起成了震懾天下的強秦。
軍功爵制,講究以人頭為戰功,只有在戰場上取得戰功,才能獲取爵位,成為大秦帝國的貴族。
正因為如此,大秦帝國的虎狼之師,才能席捲關東六國,以一國之威,壓的關東六國喘不過氣來。
……
到了漢朝,由於秦末十八路諸侯逐鹿中原,導致中原大地一片殘破,沒辦法之下只能從民間提拔人才。
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嬴斐可是很清楚,曹孟德就曾經被舉孝廉,只是不管是嬴斐還是郭嘉都心裡清楚,舉孝廉,這些人依舊是世家大族中人。
浩蕩幾千年,中原掌權者根本就沒有重用過寒門士子。要知道世家大族,家族觀念太甚,這些人雖然有才,一旦重用於國不利。
只有寒門士子,無牽無掛,一旦步入朝堂,就只能依靠上位者的支援。兩個人心裡念頭閃爍,對於這件事的影響清楚無比。
……
“主公,汝打算啟用寒門士子,打壓世家乎?”
郭嘉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沒有之一,其眼珠子幾轉,便是將嬴斐口中國考的利弊,思考的清清楚楚。
郭嘉心裡明白,一旦嬴斐以秦侯之名招行國考,其必將會徹底的站立在世家大族的對立面,而且兩者之間還是不死不休之局。
有弊就有利,一旦將國考自始至終的貫徹下去,世家大族一家獨大的局面將會被徹底的改變,這對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大好事。
……
“主公,舉行國考此策雖妙,然,世家勢大,不可不防!”
“嗯。”
看著郭嘉一臉的凝重,嬴斐不由得點了點頭,其自是比郭嘉更清楚,舉行國考,對於世家大族意味著什麼。
釜底抽薪!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更別說是殺人不用刀的詭計了。嬴斐能夠想到,一旦舉行國考的訊息傳出去,將會在中原大地上引起多大的震動了。
嬴斐心裡清楚,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這等於徹底斷了世家生存的土壤。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更是嬴斐收攏天下寒門士子之心的絕佳機會。真正令嬴斐産生這個念頭的則是,幷州因為鮮卑南下,將一些世家大族搶光殺光了。
涼州之內,荒涼無比,更因為嬴斐經營許久,控制力不言而喻。對於嬴斐而言,這個時候舉行國考是最佳的時間。
戰爭是一場清洗,是勢力的變更,如今身處亂世,正是一切重新打亂,再一次重來的最佳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