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結束了,蔡邕自然不會就這樣讓徐庶離去。這一次蔡邕是真的動心了,打算全身心的培育徐庶。
“琰兒,吩咐廚房準備些吃食,為父與孟德本初幾人暢談一番。”蔡邕活了四十幾年,對於人情世故把握的熟練無比。這個時候他自然不會讓曹操等人就此離去。而是準備吃食,以全心意。
“諾,”
蔡琰離去之後,幾個人都入屋落座了。以蔡邕為首,袁紹次之。幾個人都是才華橫溢之人,坐在一起自然是談歌論賦,好不自在。
當然了嬴斐在很長時間內都處於聽的狀態,七步成詩雖然驚才豔豔,那不過是嬴斐剽竊所得。充一下門面尚可,一旦深入內在嬴斐還是那個崇尚權術勢的法家。
自幼熟讀韓非,這不是隨便的環境人物可以輕易改變的。這種信仰深入骨髓,與人成為了一體。
“幾位都是當時賢才,不知諸位志向如何?”風花雪月終有盡時,到蔡琰返回之時幾個人不約而同的改變了話題。
蔡邕十分的精明,一句話就將話題轉達到了幾個年輕人都熱衷的話題。
幾個人以袁紹為長,年二十九,曹操年二十八,徐庶年十五,嬴斐最小年十二,此時距離浩浩蕩蕩的黃巾起義爆發還有一年半的時間。
袁紹飲盡杯中的酒水,眸子裡閃爍著駭人的精芒看了看幾個人,抬頭望著天空道:“大丈夫生於世間,當帶甲數十萬,北擊大漠,內震宵小。紹願為周亞夫!”
願為周亞夫!
此話一出,在座的幾個人都深深的看了一眼意氣奮發的袁紹,心裡閃過一抹贊嘆。袁本初的志向確實不凡,當初漢景帝時周亞夫統領細柳營,大破吳楚聯軍,平定七國之亂。
戰功彪炳,當世再無二人!
其後周亞夫再進一步,成為大漢王朝的丞相。可以說周亞夫做到了一個臣子所夢想的極處,出為將帥領兵數十萬,入為丞相統領百官協助天子治理天下。
由此可見袁紹此人心中的抱負,再加上袁氏樹恩四世,位列三公,如此強大的政治力量,袁紹的能量遠遠比周亞夫要強大。
嬴斐甚至認為,若袁術袁紹二人齊心合力,這個天下九州,中原漢土一定會姓袁,天下三分將會是夢一場。
蔡邕也是為袁紹的志向為之震驚,不過這個話題是由他提起,自然要由他接下去。蔡邕深深的看了一眼袁紹開口評價道:“本初志向遠大,他日必是另一個絳侯。”
絳侯是周亞夫的爵位,蔡邕此言自然是認可了袁紹的話,認為袁紹有那個能力和潛質,成為下一個周亞夫。
這個時候驚訝最大的不是蔡邕,也不是嬴斐兄弟二人,而是袁紹的玩伴曹操。兩個人廝混至今,他都沒有發現袁紹居然有如此遠大的志向。
當然了除了嬴斐,在座的眾人此刻並不知道,袁紹的志向並不是空話,他最終還是實現了。坐擁北方四大洲,擁甲百萬,虎視天下無人敢捋其須。
嬴斐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這些世家公子在行為放蕩之下居然藏著如此明確的強者之心。嬴斐眸子閃了閃,若不是他親眼所見,恐怕他也不會將此刻自信,態度昂揚的袁紹與之前搶親,被人追的無路可逃的袁紹聯想到一起。
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他們其實都對自己的未來規劃好了。甚至於每一步都按照那個計劃在走,想到這裡,嬴斐不由的心頭發寒,深深的看了一眼袁紹等人沒有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