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每天都要推出新作品的產業來說,準確把握住市場的脈動是極其重要的,而且電影行業存在的多樣性和多變性,決定了電影發行公司必須收集大量資料並把分析結果運用到作品的營銷中。
映前調研不只是關心觀眾對電影的興趣水平,還要透過分析資料得出不同的觀眾群所反饋的資訊,以制定針對性的宣發方案。
許多電影,都是因為發行不行,平白的損失了大量的票房。
靠坐在寬敞的椅子上,湯姆看著調查問卷中大量的觀眾好評,還有調查員反應的,整部片子,許多觀眾都是在放映結束之後,才發現爆米花和可樂還沒有喝的情形。
湯姆心中知道這部片子壓不住了,保羅工作室的人就在旁邊,如果他不做出合適的安排,這件事捅出去,大機率會引發羅伊·迪士尼的怒火。
他自然不會硬頂,那些人看到這些調查資料,他也可以解釋。
最後的統計仍然有一些超出預料:
試映一共發放了365張觀眾問卷,收回361張,評價為a+的有305張,a的為24張,b+17張,c+以下15張。
作為內行人,在座的都知曉,這可以說是超高的觀眾口碑了,這個時候,大家明顯對《生死時速》賦予了更多的信心。
與此同時,在酒店的宴會廳裡,保羅正在與職業影評人隨口聊著,都是如今報紙上耳熟能詳的那些人。
例如《時代》的理查德·克里斯,《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圖蘭,《好萊塢報道者》的託德·麥卡錫,以及大名鼎鼎的羅傑·艾伯特等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今的八十年代,任何電影想要有一個好成績,都少不了這群電影業寄生蟲的搖旗吶喊。
他們來參加這個聚會,接受了迪士尼公司送出的禮物,除去來回的車旅費以及在酒店的住宿餐飲費用,迪士尼公司還根據影評人在業界的不同地位,準備了各自相應的禮物或者支票。
迪士尼總共為這群人開出了三十萬美元的預算,接下來這些人自然要完成他們的工作,拿錢做事是最基本的規則,不管是電影人還是各大報社的編輯。
這些人寫出的影評在發表前,都要傳到迪士尼的宣傳部門審閱,如果不經迪士尼同意就胡亂發表批評的聲音,那會遭到迪士尼的封殺,很長時間內都不會享受到迪士尼極其合作伙伴旗下的電影的免票待遇。
這是影評界和電影界預設的規則,沒有人會隨意去打破,而且發行方也不會讓他們發出那種噁心的好評,即使是抨擊也可以接受,但前提是抨擊的影評必須能引發觀眾對影片的興趣。
從世界上第一個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成立的三十年代起,好萊塢與影評界之間就是看似對立的合作關係。
電影業需要影評人搖旗吶喊,影評人也需要趴伏在越龐大越好的電影業上吸血。
這一次迪士尼公司拿出來的宣發資源,比上一部的《決勝二十一點》要多許多,這是投資和電影的型別天然就決定的。
保羅曾經在上一世聽說過,《終結者2》試映的那周裡,負責發行的是二十世紀福克斯。
來到洛杉磯的羅傑·艾伯特要求每天都去馬里布一家頂尖私人會所打高爾夫,二十世紀福克斯當然會滿足他的要求,至於雙方私下裡還有沒有其他內幕,上一世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保羅就不知道了。
喜歡傳媒鉅艦請大家收藏:()傳媒鉅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