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芳聽得康熙皇帝的話語,卻是皺起了眉頭,輕聲的說道,“龍公子,末將不管您是漢人,還是滿人。在末將的心裡,您就是大清朝的皇帝,末將的主子。”
“而且就算滿人,也是我華夏子孫的一部分,並非異族。雖然在漢人的世界裡,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說。但是在末將的眼裡,那是華夏民族中,咱們民族內部,最為狹隘的說法。”
康熙皇帝微微一笑,卻是沒有多說什麼,無奈的搖了搖頭。轉身在旁邊不遠的座椅之上,坐了下來。
蘇定芳看得康熙皇帝的此刻的模樣,知曉康熙皇帝的苦楚,絞盡腦汁的接著說道,“主子,如果不是滿人入關,入主中原,而是大清朝的北面老毛子的話,就算當年吳三桂開關讓那群老毛子進來,我中原漢人,就算面臨被整體滅族的危險,也斷然不會放棄反抗的。”
“而這一切,只因為,他們是我華夏子孫眼中的異族。而如果是他們入關,那麼我們整個中原的漢人,將永無出頭之日。我們整個中原之人,也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亡國奴!”
康熙皇帝聽言,欣慰的笑了笑,“朕倒是能想明白這些,可是當下的大清臣民,又有多少漢人能想明白呢?”
“所以,在他們想明白之前,咱們朝廷就必須以未來美好的生活為引,逐漸改變滿清朝廷在他們心中的態度,才是上策。只有真正將滿漢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大清朝!”
周培公、蘇定芳、圖海三人聽言,都感覺一陣腦仁發疼。
圖海快步上前,對著康熙皇帝躬身作揖,輕聲的說道,“主子,奴才突然想起來,昨天在大壩之上,奴才讓手下標識的那些鐵罐地雷的具體方位,還沒有繪製成圖紙,所以得趕緊趁著忘記之前,趕緊繪製下來。所以奴才先行告退了。”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好了,那你先去忙吧,但是得記住,你繪製的這些東西,不能落入其他人的手中,弄好之後,隨身攜帶。”
“嗻!”圖海一臉的釋然,而後緩步的退了出去。
蘇定芳見圖海溜走了,也趕忙上前,躬身說道,“主子,那奴才也告退了,四川派兵之事,那些將領還存在異議,奴才先去安排一下。”
“你知道怎麼辦麼?”康熙皇帝雙眼微眯,輕聲的說道。
在康熙皇帝呆了多年的蘇定芳,怎能不明白康熙皇帝心中的想法,於是躬身作揖,一臉嚴肅的說道,“奴才會議軍令,命令他們必須施行的。”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確實,當下也沒有半點有什麼可行之法,只有來硬的的了。”
“那奴才告退!”蘇定芳說著躬身退了出去。
康熙皇帝見二人離開,側臉看著周培公,笑著說道,“看來那二位被朕說的,找不著北了,腦仁發疼,逃走了。”
周培公聽得康熙皇帝自嘲的話語,淡淡一笑,輕聲的說道,“龍公子,其實微臣現在,也腦仁疼,只不過,微臣是在找不出逃走了理由。”
“哈哈....”康熙皇帝忍不住的大笑起來。
幾分鐘之後,康熙皇帝緩緩的收起笑容,輕聲的說道,“哎...這一切,都是無奈之法。一個軍隊在天下臣民當中的位置,決定了他們看待朝廷的態度。只有盡全力,讓天下所有臣民,將大清朝軍隊的兵士,當成自己的子弟兵,這樣,天下臣民,才能擁戴帝王,敬重朝廷,擁護朝廷!”
“天下臣民的子弟兵!?”周培公輕聲的唸叨著康熙皇帝剛才說的“子弟兵”,陷入了沉思當中。
幾分鐘之後,周培公滿臉的恍然大悟,對著康熙皇帝鄭重其事的作揖叩首,慢慢的全是敬重之意,說道,“皇上,微臣敢斷言,將來,您定是一代聖主,大清朝的奠基人,一代盛世的開拓者,千古一帝!”
這是康熙皇帝第二次從周培公口中聽得他毫不避諱的讚美自己,欣慰的笑著說道,“呵呵,朕不要做什麼一代聖主。朕要做的,是讓大清朝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讓全世界的各國,都仰視的,巨龍一般存在!”
“微臣雖然聽不明白你口中的世界各國是什麼,但是微臣堅信,您一定能實現!”周培公一臉的堅定之色。
“呵呵...”康熙皇帝輕輕的笑了笑,目光卻是在此刻,變得異常堅定。
“你哪裡知道,如果我不能在這段時間裡,給大清朝奠定厚著zhuo)的基礎,讓那些所謂的八國聯軍,在他們先祖的眼裡,都成為仰視的存在,怎麼能抵擋住後來的八國聯軍入侵?”
“後宮不能幹政,這一條,我在當下這個時期,便付諸行動。讓想要插手政權的一代傳奇女子孝莊,都退出政治舞臺,就是為了向大清的後世之君,闡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後宮的女子,堅決不能幹政!而我就是讓這一條,必須延續下去,。給後來的後世之君,警鐘長鳴,為後來的慈禧太后掌權,斷其前奏。”康熙皇帝此刻想到了後來的大清朝的腐敗,以及因為朝廷腐敗,讓整個王朝的老百姓,面臨著成為亡國奴的危險,心中百感交集,默默的盤算著說道。
“後世之君,必須在其位之時,培養接班人,這一條,也得納入國策當中。什麼生前不立太子,狗屁!如果身前不立太子,死後子嗣奪政,血流成河不成?這一條,也得納入國策當中。而且當世之君,在其位之上,便要逐步放權給太子,不給任何其他子嗣後奪權的可能。”康熙皇帝緩緩站起身來,來到了大帳的門簾跟前,雙眼直直的望著大帳之外,來來往往安靜列隊行走計程車兵,心中默默的說道。
“國策這個東西,在當下的朝廷當中,並沒有涉及。看來有必要在回朝之後,將這些東西當著眾百官的面,傳旨立下。對於一些經過實踐證明的理論,還有一些利國利民的思想,以國策的行事,傳承下去,成為大清朝的立國之本。這樣便如同我那個時代的國之領袖的治國思想一樣,將大大有益於整個王朝的傳承。每代帝王如此!代代傳承,代代記錄。將這本國策,成為大清朝用不破滅的治國神器!”
(本章完)
喜歡穿越清朝當康熙請大家收藏:()穿越清朝當康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