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雙眼之中,閃過少見的光亮,白皙的雙手,在看到康熙龍案之上的“三藩”二字之後,靜靜的攥在了一起。而納蘭明珠,則是雙眼微眯,不知道在想什麼。
康熙看著二人的此刻的表情,呵呵的笑著,心裡卻是開始琢磨二人。
“周培公,因為蘇麻喇姑的關係,對於三藩而言,可以說是志在必得。而這個納蘭明珠,卻是讓人有些難以捉摸了。他倒是沒有膽子吃裡扒外,收受三藩的賄賂,而做出有違我決定的事情。看來,對於納蘭明珠這個人,得慎用。”
康熙想到這裡,笑看著納蘭明珠,說道,“明珠啊,說說你的想法。”
納蘭明珠沉思了片刻,才緩緩說道,“主子,此刻的三藩,已然不存在撤藩與不撤藩的問題了。而關鍵是在於,什麼時候撤,該怎麼撤!奴才覺得,現在撤藩,還不是時候!”
康熙聽得納蘭明珠的話語,點了點頭,側臉看向了周培公。
“你的意思?”
康熙淡淡的問道。
周培公躬身上前,作揖說道,“皇上,關於三藩的問題,微臣倒是同意明珠大人的說法。現在還是時候。”
康熙看著二人,緩緩的站起身來,緩步下的龍椅,在旁邊的座椅之上坐了下來,隨手端起了旁邊木桌之上的茶杯,小抿了一口。
而周培公、納蘭明珠二人,則是躬身低頭,快步的來到了康熙面前。
康熙微微抬頭,看著二人,對著站立在門口處的三德子招了招手。
三德子見狀,快步上前。
“給二位大人搬把椅子。”康熙輕聲的說道。
三德子趕忙從別處搬來了兩把椅子,對著康熙躬身作揖之後,緩緩的坐了下來。
“來,具體說說吧。”康熙看著二人,淡淡的說了一句。
二人相視一眼之後,納蘭明珠對著康熙拱了拱手,說道。
“主子,當今的天下的形勢,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有利。
第一,咱大清初立朝堂。雖然在明面之上,咱主導朝政,但是暗中的前朝勢力,卻是有很多,因為滿漢的關係,所以當下的老百姓,對於我們滿人統治他們而言,有著不小的怨言,這就為這些反清勢力,提供了讓他們茁長生長的溫床;
第二,因為咱們剛剛立朝的關係,所以百廢待興,糧食短缺,對於當下大量的忍受飢餓的老百姓而言,咱們朝廷當下,有些養不起他們;
第三,因為經歷了朝代的更換,所以逃難出家的人,比比皆是。咱們當下的問題,是規勸他們返鄉生活,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現將當下的這些事情完成,才能很好的穩定當下老百姓的生活,以及情緒。這樣才能很好的將民心籠絡回來。也只有這樣,才能將暗中的那些反清勢力,瓦解。”
康熙靜靜的聽著,很似肯定的點了點頭,轉眼看向了周培公。
周培公接過話題,說道,“當下朝廷,如果宣佈撤藩,而三藩心存不滿的話,有極大的可能,會造反作亂。如果三藩聯合那些反清勢力一起行動的話,那麼我們朝廷將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之中。所以,如果要撤藩,則明珠大人說的這些事情,咱必須為之。只有這樣,才能讓三藩失去了可以聯合的勢力。而且,也只有讓老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讓他們有了歸屬感。只要三藩造反作亂的話,才能讓他們為了力保自己的好生活,而努力去戰鬥。這幫著朝廷和幫著三藩,二者之間,相差可是很大的。”
康熙聽言,欣慰的點了點頭。
康熙沉思了片刻,卻是皺皮了眉頭。
明珠見狀,趕忙起身,對著康熙躬身作揖,擔憂的問道,“不知主子何事焦慮?”
康熙緩緩的抬起頭,看而二人一眼,說道,“那你們說,三藩會給朕這些時間麼?”
周培公、納蘭明珠聽言,頓時傻眼。
周培公緩緩起身,對著康熙躬身作揖,說道,“為今之計,也只能先按照明珠大人的想法先行辦理。只不過朝廷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必須著手準備三藩動亂的相關事宜。如果三藩給朝廷這個時間,固然好,那麼到時候咱們撤藩,將是水到渠成之事。如果三藩不給咱們這個時間,那咱也只能破釜沉舟了。只要朝廷已然著手大清建設之事,並且初見成效的話,只要讓老百姓看到希望,那麼他們便不會出手幫助三藩。那麼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只要老百姓不插手,咱們就有七分的勝算!畢竟,咱是傾全國之力來對付他們,而三藩,這是憑著西南的半壁江山!”
康熙聽得周培公的話語,點了點頭。
“明珠,你的意思?”康熙側過臉來,看著納蘭明珠,說道。
納蘭明珠也是起身,對著康熙躬身作揖,說道,“奴才認為,周大人的話,完全有理。咱們卻是應該有兩手準備。”
“嗯。”康熙輕聲是說道。
此刻,赫舍裡玉兒端著一個托盤緩步進來,在托盤之上,擺放著三杯茶水。
赫舍裡玉兒對著康熙微微一笑,將托盤輕放於扛著康熙的木桌之上,雙手端起其中的一杯,遞到了康熙的面前,康熙微笑著雙手接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後,赫舍裡玉兒將另外的兩杯茶,遞給了周培公、納蘭明珠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