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馮老闆的傾訴,程滿心除了聽出無奈,還聽出了絕望的情緒。
在這種狀態下,如何能用心經營呢?
她想起了自己曾去過兩次的“臨水灣”爛尾樓,那裡原本是一處美好的家園,現在卻是荒草叢生、破敗不堪。
幾年來多個房地產商先後到那裡檢視,卻無人願意接手,原因就是盤子太大,他們接不了。
但是在她看來,只要資金到了,房子自然能蓋起來。
馮老闆說完後,問她是什麼人,怎麼會到這裡來。
她說她是記者,來這裡尋找故事。
馮老闆聽後哈哈大笑,說她來錯地方了。這個地方如今已經沒有報道的價值了,該報道的前幾年都報道過了。
程滿心沒有笑,她告訴老闆,她要寫的是另外一個故事,一個真實的、不加任何渲染的故事。
馮老闆聽了她的話,也不笑了。他突然覺得眼前這個記者似乎和他之前見過的不太一樣。
她的臉色平靜、柔和且真誠、堅定,很容易讓人產生信任。
於是他帶她去了另外幾家服裝店鋪,老闆有的是單親媽媽,有的因為患病不能做體力活兒,還有別的生意賠了個精光不得已又回來守著這個唯一的店鋪。
她挨個聽了他們的故事,其中不乏從富豪變成“窮光蛋”的悲慘遭遇。
畢竟當初“臨水灣”也是打著“建造富豪之家”的旗號,能買得起那兒的房子,條件一般不會差到哪裡去。
聽完後,她覺得自己曾經的經歷都不算什麼了。哪怕現在就讓她穿越回去,從零開始,她也不會再有半點怨天尤人。
在這些哀嘆的聲音中,有一個聲音顯得特別與眾不同。她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臉上始終帶著淡淡的笑容。
她就是那個單親媽媽。
買下“臨水灣”房子的那一年,她和相戀三年的男友結婚了。婚後沒多久,她就懷孕了。孩子還沒生下來,開發商就跑了。
她費盡千辛萬苦生下兒子,差點兒丟了半條命。兒子還不到兩歲,老公以“承受不了生活的重擔”為由,和她離婚了。
房子和孩子都留給了她,聽起來似乎不錯,實際上卻是把壓力和重擔都留給了她。而看似淨身出戶的他,聽說後來找了個有房子的女人,過得還不錯。
她不是本地人,又不願意接受孃家的幫助,哭過一次之後,她就振作起來了。
為了和過去徹底告別,她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陶永欣。她的店名就叫“永欣小屋”。
這幾年,她只信一句話:所有的苦難,咬咬牙都能挺過去。
程滿心一直穩得住,卻在聽到最後一句話時,流下了眼淚。
剛進到永欣小屋的時候,店裡的裝修以及服裝款式就讓她眼前一亮。在她們談話的半個小時時間裡,還有一位老顧客過來買了兩套衣服。
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狀態。這位了不起的媽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實了這一點。
她看到店裡那張小小的收銀臺上放著兩本關於服裝設計的書,便問是不是在學習服裝設計。
陶永欣點了點頭。
兒子送到幼兒園後,她就有了自己的時間,這裡平時也不忙,她就把自己曾經學過的服裝設計撿了起來。白天學習,晚上回去練習。
程滿心在她這裡找到了靈感,故事大綱已經有了。
臨走時,她在她的店裡選了幾套衣服。並告訴她自己以後會常來,還會帶著自己的好姐妹一起過來。
剛從店裡出來,她就接到了喻搏空的電話,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