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里熱熱鬧鬧地討論著這部電影,在積極籌劃著電影劇組。
石頭村要拍自己村裡的第一部鄉土電影,這可是件非常轟動的大事情。整個村裡群情激動,都紛紛要參加角色扮演。
要真正拍戲,劇本不是一個大綱就夠了,需要詳細的細綱的,必須把每一個情節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需要好的編劇,需要好的演員,最重要的導演必不可少,劇組組建勢在必行。
演員也需要好好的培訓。
從硬體建設轉入文化建設,村裡需要重新定位了,拍電影應該是專業人乾的專業的事情,這個可不能胡來。
不然,投資進去的錢就打水漂了。
建設影視拍攝的基地,根據拍攝需要建設就成。
一個地方,本來沒有影視拍攝基地,根據電影的場景需要,大多都是新搭建一個拍攝的外景基地。
電影拍完後,這個外景基地被保留下來,成為這個的地方的一個靚麗的景點。
麻花鎮和所有的電影拍攝基地一樣,諸多的基地慢慢形成一個整體,然後練成一片,最後形成一個影視城。
麻花鎮的歷史從一片樟樹林開始,然後形成了五十個影視拍攝基地。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梁鋥亮和胡因夢決定,拍攝石頭村的第一部鄉土電影《影城名鎮》從梁鋥亮家的舊廠搬遷和一個毛鎮長髮現劇組來樟樹林拍攝為第一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鋥亮家的舊廠搬遷為一條線,鎮裡準備發展鄉鎮企業一條線,這兩條線同時拍攝。
鎮裡要發展村鎮企業,梁家要發展自己家裡的企業,最終根據鎮裡統一要求開始搬遷。
這兩件事情是麻花鎮發展最重要的轉折點,從汙染髮展轉變為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那麼劇組寫劇情就必須寫兩件事情同時發生。
這個在實際上不是同時發生的,但是,劇本必須這樣交代,給觀眾一個清晰的思路。
按照兩條線索發展,既獨立發展,也有交集。最終走到同一條線路上,集中精力發展麻花鎮的影視城。
故事的主人公,當然是寫一個發展帶領群眾發展小鎮的年輕黨員幹部,帶領村裡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黨建題材,這個主題絕對不能變。
村裡黨員由少到多,整個黨員隊伍越變越大,整個石頭村改頭換面,經濟發展走在各村的前列,成為麻花鎮的樣板村,成為南方市的樣板村,麻花鎮成為省裡的樣板鎮。
城鎮綠色發展這個主線也不能變。
整個麻花鎮原來的汙染企業全部關停,所有的企業都朝綠色無汙染方向轉型,梁鋥亮家起了帶頭作用。主要拍攝梁家,呂家,胡家三家的發展之路,最後三家走到同一條戰線,集中力量發展影城。
既然要拍電影,村裡就統一開支買影視拍攝器材和運輸工具。
······
討論了大半夜,最後,大家一致同意梁鋥亮和胡因夢作為導演和製片人,編導從南方市作家協會和南方市鄉土文化研究會里聘請編輯。
喜歡影城名鎮請大家收藏:()影城名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