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計算機的發明是為了星際殖民,
羅德3型計算機是質子大小,以它為基點完全可以構築任意的原子核。
然後這種原子核可以自調節其電荷,再載入電子形成原子。
羅德3型計算機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它空缺出來的計算力會自動聯網,共同作用,形成一個超大型的聯合伺服器計算組。
羅德3型計算機數量越多,計算機組的計算能力越強大。
運用其計算能力,可以指揮這種羅德原子形成分子、各種形式的元素、有機物、無機物。
這種羅德物質在宏觀角度上與其他同類物質別無二處,結構穩定不需要能量維持;微觀角度上除了留有後門、附帶有奇怪的能量向蓄電機組傳輸一定頻率的人工輻射能量)外,它連一點輻射都不會有吸收輻射)。
當然了,羅德計算機不是為了這種“點石成金”的小功能而設計的。
在星際殖民的大時代背景下,有什麼技術能比得下“星球改造術”呢?
所以羅德計算機功能不是合成什麼稀有物質,宇宙中最寶貴又最無窮無盡的是輻射能!
只要有能量,有物質,隕石也能改造成適宜生命生存的空間!當然了,時間允許的話,隕石也可以被同化成一堆羅德計算機……
所以到達一個全新的殖民星球、無生命環境惡劣的星球時,在效率上說就有大致兩種的採能方式:
第一種情況是機組規模小的時候,羅德計算機優先組成水,水分容易調節變成水汽進入大氣、進入湖泊和大海。
羅德水進入大氣更容易吸收到輻射,也更合適擴散。
第二種情況是機組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羅德計算機可以組成火箭把多枚羅德計算機組成的高效率吸能結晶發射到星球軌道上,這種效率就特別高了。
節約能源也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合成一種高效能計算機蓄電池輻射也是電磁波一種),要知道就算是物質裡每一個質子都能計算,就算聯網組成了計算機組,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規模的話,它們加起來的計算能力都是比不過專門設計的蜂窩式計算伺服器的。
這種蓄電池適合大小比嬰兒拳頭大點,也可以更大。
外層是金盈剔透的堅硬組合鑽石層,防撞擊磨蝕;內裡是模仿蜂窩蟻巢的六邊形結構加上神經纖維絲的材質組合成的計算機結構;而空洞的結構撐起的空間則是把處理好的定頻能量輻射網羅好的一個個艙室。
利用計算機蓄電池蓄電石)可以高度解放每個單獨的羅德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還能把能量儲存起一部分備用。
第二種方法是寄生或者入侵到一個生物體體內,因為生物腦體更適合量子態靈魂的駐留和執行,相比起ai的形式更節能。
更因為羅伊的量子靈魂已經解放被打包併成為半ai,所以羅伊的靈魂是可以“返回出廠設定”的,而且所謂解放其實就已經是昇華了,要不然也不能“看”到世界外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