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順帶幫我們搞搞宣傳的採訪呢?被你這樣一搞,你打算怎麼寫秦觀的這次加盟?
還能怎麼辦?
編吧,還要往好裡邊編。
並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被《每日快報》奮力的吹捧的秦觀,正在按照自己的工作節奏進行著安排,卻被接下來的一個電話,給自己的行程稍微的新增了一點小插曲。
那是因為現如今,但凡要是和美國的獎項產生點什麼聯絡的國內的影星,總是能透過七扭轉的關係,找到秦觀進行諮詢。
因為對於美國娛樂界的瞭解,也因為秦觀在這裡的人脈,都讓那些一直在本土奮鬥的演員或者各界的明星們,能夠得到有效的幫助。
但是這次不同,這次是一個特殊的人透過美國本土音樂界的朋友,找到了秦觀。
人家也不是來尋求幫助的,人家是來結交的。
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做郎朗,很巧的是他也是和秦觀有過溝通並最終沒有達成最終協議的ig音樂公司,旗下的新簽約不久的藝人之一。
這可能是與郎朗的年級有關,雖然他從小就受到的是國內的正統的音樂學院派的教育,比賽的軌跡也是少年成名,一次比一次拿到的獎項更重,在美國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受到的也是最正統的音樂家的教育。
但是他卻永遠懷有著一顆圈內人的心。
因為他性格外放,與嚴肅的氣質高雅孤芳自賞的鋼琴家格格不入,因為他認為鋼琴不僅僅是藝術人的孤芳自賞,理應該用通俗的方式展現給大家。
<g音樂公司向他拋過來的橄欖枝,直接就成為了流行鋼琴音樂中的一員。
古典音樂與交響樂演奏廳,郎朗自覺他的靈魂無法感到有效的共鳴。
現如今,他覺得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這一年,他入圍了格萊美獎的最終的提名。
這個全球音樂屆的頂尖的獎項,這個北美音樂的狂歡之日,這個選出了無數優秀作品的權威的大賽,讓無數的音樂人為之瘋狂。
但是最為諷刺的是,郎朗的這個提名,卻是因為他演奏過的《貝多芬第一第四鋼琴協奏曲》而獲得第五十屆格萊美最佳樂器獨奏的提名。
所以獲得了在格萊美頒獎禮上出場資格,並有幸與諸多音樂人同臺競技的郎朗的感官是十分的複雜的。<g音樂公司的人瞭解到他們與秦觀還有這樣的淵源的時候,他就積極的想要與這個同樣不務正業,卻不務的十分成功的老鄉,好好的聊聊。
當然了,也是順便的拉拉關係。
鄉黨嗎,在國外,尤其的注重。
但是現如今的秦觀,可不是郎朗想要見到就能約訪成功的人物,因為在國外,沒有什麼大事就找上門,想要套關係的人可是太多了。
於是作為一個聰明的人,他自然採取了迂迴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