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美國大學的校慶,壓根不同於中國大學的校慶傳統。
在中國的校園內,對於建校的月份記載的是那樣的清晰。
在那一天,有時間的校友會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而有能力的或者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學生們,更是會被校方作為嘉賓來邀請。
而在美國大學內的校慶,則是被定義的簡單了很多,甚至於一些常春藤的院校學生們,壓根就不知道校慶為何物。
還好,對於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務實性質的學校,是一定會搞一搞校慶的,只不過各個學院之間的獨立性,讓他們的整個校慶的舉辦時間都拖延了起來。
秦觀看著對面的教務處的負責人員,遞給他的校慶期間的活動資料。
他按照時間軸逐一看過去的時候,整個人都驚呆了。
什麼叫做校慶從今年的四月份,到明年的四月份,這持續了整整一年的校慶,還稱得上是真正的校慶嗎?
一旁一直生長於這個校園的許蕭蕭,則是聳了一下肩膀,對這樣的現象見怪不怪。
對於哥倫比亞大學的一直致力於實際運用的學校來說,這次的校慶根本就是一個將校方學生的資源再整合的一個過程。
只有在這麼長的時間段內,才能讓分散在全球各處的校友,以任何時間或者是任何的形式,重新返回到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中來。
讓他們回顧往昔,展望未來,並在持續不斷的校園活動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機會,最終將所有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堅不可摧的後盾。
沒看,隨著校慶的訊息一經傳出,校園中各個學院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開始佈置,而一些提前的進入到了慶祝的院系之中,已經有了以往畢業的老生的身影。
當然了,作為常春藤這麼有水準的哥倫比亞大學的校方,也不可能一點事情都不插手。
他們為了這次校慶可是做到了雅俗共賞的準備。
嚴肅的方面,由哥大的學術界來負責,在這一段的時間內,他們邀請了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諸多學者,變著花樣的在哥大的公共禮堂講座。
每週一名,涉及了各個領域的頂尖人員,還不帶重樣的。
而作為娛樂性的方面,校方也沒有少下功夫,他們聯合了距離校園的最近的幾個社群,舉辦了社群文化節,兒童狂歡,爵士樂音樂會,健康集市,電影放映和舞蹈演出。
這些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校友們的群策群力,而作為其中一員的秦觀,他在這次的校慶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他的頒獎活動則是和學校的社群活動息息相關的,而作為在一眾哥倫比亞大學中嚴肅正統的學生裡的異類,秦觀此時就是他們的吉祥物。
他就像是一隻金光閃閃的會招財的貓,哪裡有他的出現,哪裡就有經費的產生。
很自然的,校方就很委婉的派人與他溝通,希望秦觀最少在一項哥大組織的活動中露臉,當然了頒獎的那次不算。
作為秦觀的小狗腿,他的選擇直接就影響到許蕭蕭在校慶期間的程序,可是本身就沒有什麼計劃的秦觀,則是在對面的負責人手中的五顏六色的信封中間,隨便的選擇了一樣。
因為對他來說,選擇哪一樣都是沒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