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將棗紅色的對襟戲服袖子,一個甩花,挽到了手中,在臺下看慣了秦觀大袍飄飄的叢念薇,莫名的就感覺到了幾分鄉土味的撲面而來。
一幅短打打扮的秦觀,此時就頂著帶著大絨絮的方形帽子,就站到了前臺。
他接了一個十分欣喜的誇張的一鼓掌的動作之後,就開啟了秦式呂劇的唱腔。
清脆,寬闊的嗓音,這就正式的亮了嗓。
《看花燈》……
“邁開大步向前行,往前走我就來到了花燈棚…”
淺顯,直白,帶著山東最原始的山普,四聲雖多,唱起來卻是咬字清晰,淺顯易懂。
“白菜燈籠那個卷卷葉,芫芋燈籠亂哄哄,芹菜燈籠似鋼鋸,那個菠菜好似劍一蓬…”
連比劃,帶忙活,將一個看不過來熱鬧的小男人,給刻畫的栩栩如生。
臺下很多的年輕人,還是第一次的聽呂劇,竟然所有人都聽明白了其中的唱詞,再配合著秦觀的表演,連帶一眾人的帶領下,就都噗呲呲的輕笑了起來。
鄉間俚語,民間小調,貼近生活,溫暖人心。
“根大苗細白皮兒蒜,一杆槍的是小蔥…”
秦觀垮了一個半大的馬步,朝著半空的方向就指了過去。
“鬍子燈籠蔓莖燈,那個辣椒燈尖生生…”
這要是京劇,崑曲,你唱這麼白的詞試試,底下的老票友,估計直接就給哄下了場來。
但是就因為這一份淳樸,再帶上山東獨特的地方口音,它就形成了八大戲曲中的一類,從而傳唱不熄。
底下的兩位老師傅,此時已經忘記了彼此的恩怨,在臺上秦觀的搖頭擺尾的時候,他們兩個老人家的腦袋也和泥陶玩具一般的,擺個不停。
因為是與元宵佳節十分吻合的觀燈,在攝像機後邊的導演,痛並快樂著。
快樂是因為秦觀演的實在是太好了,他一直面容帶笑,不會因為自己影帝的身份,就放不下身段。
在這個最親民的戲中中,他的嘴巴咧的很開,上挑的眼眉,都因為大笑而如同月牙一般的彎翹。
原本俊逸的妝容,無端的因為他的表演,而讓人心生笑意。
而痛的原因也是十分的明顯,媽蛋,戲曲的妝容,連不同人種都能給你化的差不了幾分。
現如今,除了在場的人知道這是秦觀演的,要是不獨立的播報一下,誰也不知道臺上這個吧牛角給唱成了牛撅三聲)的人,他就是歐洲影帝啊!
這五分鐘的觀燈,就在秦觀的唱唸做打,樣樣齊全之中,將這個經典的選段給一口氣的唱了下來。
沒錯,中間的換氣很少,呂劇的快,如同快板般的演唱節奏,讓臺下的觀眾,只覺得秦觀的紅嘴唇一陣的噼裡啪啦,他就唱完了,還不帶喘氣的。
最後在秦觀用這個唯一莊嚴,肅穆,擺起了高架手的姿勢,音調也拔高了一度之後,才唱出來的結束語,才結束了他此次的臺上的最終演出。
“山東大地好年景,真乃是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頓挫有力,乾淨利落。
當秦觀就這樣高舉著雙臂,在臺上保持著這樣的姿勢不動了之後,反倒是臺下的兩位老頭,最先反映了過來。
二位老師傅,此時那是淚流滿面啊,這水準,都可以代表山東人民去v11臺去錄播電視曲目的選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