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用啊,一個小三輪就出溜溜的推走了,根本抓不住。在這做生意的都是老街坊,只要這城管一露頭,那訊息立刻就能傳遍這一公里多長的大街。”
“等他們到了,連根毛都抓不住。反倒更給這條街的食客增加了樂趣,嘿!那每天晚上大家這個歡樂啊,城管追,小販跑,吃客們也跟著小吃攤跑。”
“你說為啥?串還沒烤熟,餛飩還在鍋裡,自己的錢都掏了,不跟著跑等著賠錢啊?”
哈哈哈,秦觀一想到這場景就樂了,這不就是自己曾經在y市做小生意時的翻版嗎?只不過這裡的人更沒溜兒點。
劉曉陽一見大家這麼有興致,就更來精神了,繼續說到:“東成區政府一看這不行啊,堵不如疏,乾脆把這條街直接給做規範點吧,於是從開始的排斥強管到了後來的扶持特區,商委還把這裡命名為“東內餐飲一條街。“
宿舍裡的眾人聽著,哎不錯啊,原來還有這樣有意思的故事,可是這是鬼街啊,怎麼又變成現在這個簋字了?
劉曉陽一攤手:“只是由於“鬼”字終究不雅,於是東城區委的工作人員們就開始冥思苦想的要為鬼街易名。“
“在這裡經營的老闆們一聽,這哪裡能幹啊,這裡的風水就靠個鬼字!改了名不就破壞了風水,今後在這裡的生意就沒法做了。”
說到這裡,劉曉陽左右看看,將腦袋湊到大家面前,小聲的說:“不外傳啊,據說請了風水局上的大家過來了,至於是商官局還是這裡的老闆們,這個就無從考據了。”
“大師發現有這個音同字不同的“簋”字,而且這個字還能和吃沾上邊,商管的工作人員裡也有高人,就把這字從字典裡給拿出來了。”
“東成區政府就在東直門立交橋鬼街一側的橋頭做了一個“簋”的大銅塑像,於是就有了這個文明的“簋街”。這就是簋街的起源了。”
哦,大家這才恍然大悟,但是這和劉曉陽選的這家曉林火鍋店有半毛錢關係嗎?
劉曉陽用鄙視的小眼神看著眾位,說道:“連曉林火鍋店都不知道,還號稱是老饕,都是些p!”
他剛說噴完哥兒幾個,腦門上就捱了幾巴掌,“老老實實的接著說,在坐的的哪一位是首都人了,說你胖還喘上了。”
劉曉陽捱了幾下揍,老實了,一邊拿筆在選單上畫勾勾一邊繼續說。
“這曉林火鍋早在10多年前,叫曉林菜館,那時候這條街,就孤零零的幾個店鋪,一條小土路,真真的老北京的衚衕。那時候的人晚上沒有吃飯的地方,也沒有人吃夜宵。”
“這街上某一天就來了夫妻倆,開了一家小鋪子,3元一盤的魚香肉絲,炒米飯,1毛錢一個的醬雞頭,賣的最火的1元一盤的冷盤;騎車子下班的人會要上一盤拌腐竹、一瓶酒……”
“這就攢上人氣了,每天傍晚兩口子要關店門的時候,總是有幾個光點點在鋪子的門板上晃兩下,這兩個人就覺得奇怪了。”
“後來老街坊說了這條街的傳說,兩口子就想,這是哪路的大仙要晚上來吃飯?既然這裡臨街,路上車多,晚上肯定有吃飯的,咱就等吧。”等人也等鬼…同志們都明白了不?)
“剛開業時,白天周圍會有些客人;晚上一個客人也沒有,整條街上就這裡通宵開燈,賠本賺吆喝,當時全首都也難見到一家24小時營業的,過路的人們口耳相傳,“東直門那有一做夜宵的”,幾個月後曉林菜館晚上的客人多於白天的客人了。”
“那些小光點等到晚上的聲聲鼎沸了之後,就再也沒出現在門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