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哥,所以大侄女應該先繡我的!”邢德全理直氣壯,上次邢李氏給的一千兩,他已經揮霍得差不多了,急需銀錢。他現在接了揚州大鹽商陳家和江寧富商李家的繡活,邢岫煙在這一帶名氣真是響亮。
邢二姐說:“你一個男人家不頂立門戶卻好意思讓大侄女給你繡!我都替你臊得慌!大侄女,你給二姑先繡吧,張家可是杭州知府老爺的舅家,若是能攀上這關係,將來對你也有好處不是?”
邢二姐的一千兩銀子倒沒有花完,她可是要存嫁妝的,女子總有幾分為將來的盤算。
邢三姐卻說:“二姐,我最小,你們應該讓我才是。我這個嫁衣可是佈政布家的小姑子要的活,要趕著冬日裡出嫁的,不好誤了時辰。”
邢岫煙不得不佩服三人的鑽營本事,居然能勾上這些人家,不是說邢家落魄的嗎?不過他們要是打出她的名頭去接觸大人物的奴才,總有機會接觸到大人物的,兩個月足夠他們接到生意。
邢家三兄妹又拿出訂金給她,說是給她找著生意,幫了大忙了。每個活計三百兩到五百兩不等,以她的一幅難求狀況,顯然他們佔去定金一半以上。
邢岫煙說:“你們的錢我不會要,我也不會繡。”
邢德全說:“大姑娘,這不是失信於人嗎?反悔可是要賠錢的,做人不是這麼做的。”
徒元義道:“你妻兒都被忠賢親王世子妃邀進王府做客了,朕倒想饒他們,不知朕的好五弟會不會饒。”廉親王妃是忠賢親王的外孫女,而徒元義在江南也損害了忠賢親王的利益,忠賢親王一系把寶都押在廉親王頭上。
周顯川無奈,廉親王集團是要明日一早起事,只有各府的組織的私兵和誠親王帶回的3000兵馬不足以打進錦衣衛和現留在京中足有5000人的拱聖軍依著城牆的皇宮。忠賢親王這才是恩情和妻兒性命相加於周顯川,讓他起事,西營可是有三萬人馬。
而在肅宗徒元義乾元二年開始,京都禁軍是沒有節度使的,只有四營的指揮使,直接聽命於皇帝。南營和北營的主力隨駕南巡,東營是神武將軍馮唐帶兵的,但神武將軍原也是老聖人的心腹,他就算不參與此次宮變,然而一但迎了老聖人回朝,他也不會不認。畢竟廉親王打出的旗號是迎老聖人臨朝,而不是誅殺聖人,聖人又不在京裡,馮唐就無所謂“勤王護駕”之事。
廉親王等人不過是想借徒元義不在京裡掌握主動權,老聖人臨朝就有大義在,下旨廢帝,又有這麼多人景從,廉親王監國就有了合理性。然後過一段時間老聖人可重新退位,傳位於廉親王,於是各方皆大歡喜。
周顯川見到了徒元義才知道了廉親王集團怕是凶多吉少。御駕還在徐州,聖人卻已經出現在他面前了。
聖人以大魄力攪動江南局勢,逼得他們狗急跳牆,引蛇出洞才一網打盡。那些人有些是他的兄弟、有些是宗親,還有就是朝中大臣,聖人沒再想留不可用的人在朝中了,這心思之狠辣,足令人背脊生寒。
周顯川跪在地上,身上還穿著掩飾身份的普通鄉紳穿的綠綢衫,只不過他高大的身軀和這身打扮有幾分不搭。
徒元義下了馬來,走到他跟前,說:“朕聽說你出身貧寒,幼時父親被鄉間惡霸打死,留了你孤兒寡母受族人欺凌,之後你才上了少林寺當了武僧,學得了一身好武藝。朕在江南殺瞭如當年打死你父親一般的鄉間惡霸,周卿覺得他們該不該死?”
周顯川心思極其複雜,此時命在傾刻,謀逆之罪抓現形,哪裡能活得成?
但周顯川偏生一股子蠻勁,一如當初他為了自強和報仇上少林學武,也如他為奔前程還俗入京,那時他像個乞丐,多虧忠賢親王的收留之恩,還將他推薦給了老聖人正式當了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反正要死了,不必做貪生怕死之狀,周顯川也不藏話,道:“罪臣一介武夫,於朝政一竅不通。聖人說殺的是該死之人,但也有人說死的是無辜百姓。”
隨侍的錦衣衛不禁罵道:“大膽!”
徒元義舉手阻止屬下,卻道:“你在懷疑‘君無戲言’嗎?”
周顯川以為刀劍加身,然而卻並沒有。他當官多年,心思自然已深,徒元義留他不殺當然不會是想和他聊天這麼簡單。
“罪臣不敢。”這時他懷疑之中還了一絲僥倖,聖人是不殺他嗎?
徒元義呵呵一聲輕笑,卻道:“你回去吧。”
周顯川愕然,卻仍不敢抬起頭來,但他實在是不明白徒元義是什麼意思。
徒元義卻已一個利落翻身上了馬,鳳目閃爍著寒芒看向周顯川,朗朗道:“你要隨廉親王人等謀逆,還是助朕平定叛亂做忠臣良將,朕明日倒想瞧瞧。天下反朕的人多了,多你一個不多,你若附逆,朕戰場上再取你首級!”
說著竟然領著錦衣衛和西廠太監往北去了,徒留周顯川滿心的懷疑,那個裝死的趙三此時醒來,他也著實難忍。
趙三雙唇因失血過多而慘白,說:“周將軍,趕快通知親王,乾元帝已經秘密回京,這隻怕是個圈套。”
周顯川百種心思閃過腦海,嘴上應著好,然而眼中寒光一掠,拔劍一揮,趙三人頭落地,血淺當場。
周顯川將趙三的屍首用亂石泥土掩埋了,已經到了黃昏,看著那個土包,感慨萬千。
周顯川雖出生貧寒,但當官多年,平日也是讀書的。
古人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攏絡宗室勳貴朝臣恭請老聖人回朝,聲勢浩大,雖然好看好聽,但哪裡談得上密?
都已經要做謀逆之事了,廉親王到現在還追求一個“賢”字和名正言順,當真可笑。
如今前有忠賢王提攜之恩,後有聖人刀下留情活命之恩,報哪個恩,大丈夫何不博上一回?聖人雖然“刻薄寡恩”,但實是當世英雄,比廉親王對他胃口多了。
……
廉親王以下宗室勳貴百官在各府私衛集結在於朱雀門外,京都城西城門守備是廉親王一系的人,首先放進城的是誠親王帶著3000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