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宮的書齋顯然是臨時佈置的,書架上的書不多,但是很整齊。李端錦直接來到桌案前,桌案上還留著林攸宜今日分配宮殿的草圖。
太後讓林攸宜負責妃嬪的居所分配之事,他有耳聞,如今看她這分配,真是端端正正,不偏不倚。
他進來時沒讓人通傳,恰好聽到了他和萍兒的對話。
他身為帝王,獨寵一人是不可能的,他皇阿瑪就曾突破一切阻撓堅持獨寵高貴妃,結果高貴妃薨逝後,他皇阿瑪也跟著去了,還氣死了他的皇祖母。
大同皇朝一下子面臨如此巨變,人心不安。
他初登大寶的那幾年,每日都是膽戰心驚,每句話都要三思又三思。
當初多虧了他皇阿瑪給他選的四位輔政大臣,還有國丈府於家挺身而出,鼎力相助。
他是感念於家的,所以這些年大小恩賜不斷,加官晉爵不斷。
於家在朝堂上的風頭一時無兩。
但凡事過猶不及,他當時不明白,直到漸漸長大,直到於家不再滿足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才發現,有些人和事的變化半點不由人。
所以他會對於雙雙好,但絕對不會封她為後,於家的榮耀已是極致,過猶不及,他不想手染親人之血,也不想寒了老臣的心,他始終記著於家當年的從龍之功。
“陛下。”林攸宜的聲音拉回了李端錦一時跑遠的思緒。
眼前的女子懂他不能獨寵的因,聽她那時回萍兒的語氣,也是不介意的,甚至還為他開脫,說他醉心政務、志向遠大,不會囿於後宮一人。
不愧是他親手挑選的皇後,真不愧是他的知心人。
林攸宜不知道,就這麼一會兒,李端錦已經腦補出林攸宜對他情根深種。
這是自元宵節後,兩人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相處。
沒有怨懟、沒有小脾氣,燭光柔和、視線交錯,驀地有一種歲月靜好之感。
“總是從宮人口中聽來你的情況,到底不放心,便想著來瞧一瞧,夏銘霖說你身體底子好,這次才好得快,以後可要小心些,那些水邊、山邊的不要去。”李端錦溫和地說道。
這樣的關心是林攸宜前世怎麼盼都盼不來的,一下子有些恍惚,頗為不適,“謝陛下關心”,卻藉著福身道謝,避開了與李端錦眼神對視。
“臣妾也知道水邊危險,這次離水邊尚有一段距離,只是那人力氣大,被推之後,力道控制著只能往前,眼睜睜看著自己掉進水裡。”林攸宜臉上又似苦惱又似無奈,惡意真是防不勝防。
“後宮人多,這些年朕也沒有妃子,管理上便鬆散了些,養出了一些刁奴。你接手宮務後,可大力整頓,心思歪斜的一律送出宮。”
“若歪斜的是陛下的妃嬪呢?”林攸宜試探地問。
李端錦沒好氣地覷了她一眼,“你是皇後,誰還管不得了,再說,你背後還有朕。”
這是委婉示愛,他是她可以依靠的大樹,算得上是李端錦難得的情感外露了。
李端錦說完,臉有些熱,目光直直地望向林攸宜。
既希望她沒聽懂,又怕她聽懂了,心情有些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