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娘和呆呆爹的生意經還停留在貨郎張的水準上……
“好,那咱們一共賣仨月,好好吆喝一下,二三十兩銀子總能有吧?咱們不只是去應天,松江可以去,鎮江也可以去,多去一個地方那就多一個二三十兩!哪怕沒有二三十兩,十兩可以麼?
這樣看來,哪怕再怎麼往低了說,咱們賺一百多兩總沒問題了吧!?
既然賺一百多兩沒問題,那不管說破了天去,三月賺一百多兩的買賣都不做,爹孃你們難道還想要指望天上下金元寶是怎麼樣!?多少人一輩子掙不到這麼多錢啊!”
…………………………
呆呆娘和呆呆爹始終不能相信,自己竟然真的被那個在他們眼裡,永遠是愛發呆愛搗蛋還總是捱揍的小熊孩子呆呆給說服了!
可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憑什麼這種小孩子的東西就能賺“大錢”呢!?
嗯,對他們倆來說一百兩銀子已經是極其巨大的一筆鉅款了!
好吧,事實上對大明朝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家庭來說,這的確是一筆鉅款。
在他們看來,小孩子的玩意是什麼?是幾文錢一個麵人!是十來文錢一個的風箏!反正肯定不是什麼賺錢的東西!
但一想到關坤瑜那天的話,他們倆就又被說服一次——是啊,道理上完全沒有問題!
那到底為什麼會感覺不對勁呢?
為什麼呢?
關坤瑜自然沒空也沒法子去管自家爹孃到底能不能想得通,這對他們來說確實有點難度,眼下這種在前世簡直是小兒科到不能再小兒科的東西,放到佔大明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實巴交的農民身上,那就是巴菲特的手腕了。
想不通歸想不通,但也沒覺得有虧錢的可能不是?哪怕只能賣出去幾個,那最多也不過就是搭進去點人力罷了。
而對於關家來說,屯所裡軍戶們的人力算成本麼?
必然不算的!
所以,當關坤瑜將生産的差事交給呆呆爹的時候他們倆並沒有抵觸。
材料和工人都已經有了,關坤瑜又手把手的教了四五天,本來就不是什麼有太大難度的東西,找來的木匠又都是老手,到了這一步就不用關坤瑜再管什麼了,只要呆呆爹當個工頭監督幹活,一直囤貨就行了。
在囤積到足夠數量之前,關坤瑜可沒打算把模型飛機推向市場,那樣只能給山寨們更加寬裕的時間。
工場有呆呆爹看著,又有呆呆娘巡邏,可以說是沒什麼問題了。而更妙的事,給他們倆找了活幹之後,關坤瑜在關家院子裡就沒人管啦!
簡直可喜可賀!
這種寬松的環境也為關坤瑜的下一步行動創造了條件,是的,他並不打算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既然決定要替老爹謀劃一番,那自然便要做到最好。
這幾日,關坤瑜跑的最多的並不是工場,而是屯所孫銀匠那邊。
………………………………
ps:若是看著還可以,就收藏一個養養吧,括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