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畫師坐下之後都在伸著腦袋仔細觀察武老太君的模樣,關坤瑜卻沒有,他在檢視桌上武家提供的紙皮等畫具。
粗細狼毫羊毫品類齊全,墨也是已經事先研好的,看品質相當不錯,至於各色顏料也有備下,只是並未沖調,桌上還用鎮紙鎮著幾張紙以供使用。
顯然,武家準備的很充分,不管畫師是什麼派系的畫法,這些東西都基本可以滿足要求了。
關坤瑜將紙張拿起來細看,發現上面兩張為生宣,下面兩張為熟宣。人物肖像多用工筆,熟宣比較適合,但也有喜歡用寫意畫法畫肖像的,所以生宣也備著。
當關坤瑜看到熟宣的時候便想起來一個主意——畫國畫人物的話他還真沒信心幹的過那錢之緒,畢竟前世他從來就沒嘗試過水墨肖像畫,既然如此那幹脆便畫素描好了!
想到就幹!關坤瑜果斷拿出了自己剛剛到手的鉛筆套裝鋪在桌上,開始在生宣紙上畫草稿設計構圖。
生宣不太適合畫素描,所以就勉強用來畫個草稿就好了,一人就四張紙,省的浪費。
直到這個時候關坤瑜才能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武老太君。
老太太保養的相當不錯,雖然頭發已經全白,臉上也布滿了皺紋,可是卻紅光滿面,如此一來神態方面就不用多考慮什麼了,照實畫便可以。
其他方面,老太太的臉有點寬,如果直接畫正面的話就會直接暴露缺點,關坤瑜便習慣性的想著是不是幫老太太調一調角度,從側臉入手會好看不少,但還沒動筆就狠狠拍了拍腦袋。
“差點犯錯誤,貌似在明朝這種正式場合的畫像是隻能畫正面像,還必須得是端坐的正面像,這倒是省了構圖的麻煩,只可惜沒法揚長避短了……算了,臉寬就臉寬吧,等會我試試加個美圖效果就是了。”
說是美圖效果,但其實關坤瑜也不敢隨意亂變東西,因為他拿不準大明朝人民群眾的接受能力如何,而且年代相隔久遠,審美的差別也是相當大的。
因為基本沒有什麼需要構思的東西,甚至就連姿勢也是正的不能再正,關坤瑜的草稿很快就打完了,接著便拿出了熟宣鋪開用鎮紙鎮好,開工幹活。
關坤瑜首先使用的是癸字號鉛筆,是這一系列鉛筆中最硬的了,這種鉛筆大致相當於後世4h到5h左右,硬,上色淺,難畫黑。關坤瑜的繪畫習慣是先用硬鉛筆在紙上淺淺的畫出幾個點來定位,之後再畫的時候就很容易確定肖像的輪廓了,而且線條一覆蓋,這些點便看不出來了,就算沒有橡皮也一樣好用。
包括關坤瑜在內的諸多畫師們全都在埋頭奮戰,他們並沒有注意到自己背後的戲班子又準備好要開戲了。
關坤瑜正點最後一個點的時候,背後猛的一聲大喝,緊接著便是鑼鼓大作,嚇得關坤瑜不由手一哆嗦,原本一個點立刻變成了一條線。
一臉不開森的盯著那條礙眼的淺線,關坤瑜正要罵娘,周圍卻有人比他先開口了,而且不只是一個人。
“我嗶)!我的畫啊!”
這是和關坤瑜一樣,一不小心點變成了線的。
“嗶)嗶)嗶)!罷了罷了,老子重畫!”
這個比較慘,沾的墨有點多,一不小心筆桿直接戳上了桌面,你別說,運氣還真不錯,竟是撞出了一朵牡丹的模樣……
當然,這是脾氣比較暴躁的,還有文雅一點的,比如說錢之緒,他便沒有大吼大叫,只是讓自家的小書童跑去又問武家人要了幾張新紙。
這時候關坤瑜才知道原來紙不夠是可以加的。
關坤瑜瞅了瞅自己紙上的那道細線,頓時覺得也不是那麼不可接受了,至少自己這道線還能補救,若是用的墨汁,那就得看臉了。
一想起需要補救,關坤瑜便沖著武家僕人招了招手。
“不知這位小公子有何吩咐?”
“去幫我拿兩個饅頭來。”
“啊!?”那僕役有些恍惚,只覺得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小公子說的可是能吃的那種白饅頭?”
關坤瑜翻了個白眼:“難道還是那種能玩的白饅頭麼?你這裡要是有,那我也也不介意再來上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