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旅遊業就還算不錯,只是還沒有像拉薩那邊有完整的線路。
江與薇是真的希望這裡能發展起來。
但作為外來人,她自然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她必須要在尊重當地宗教和信仰的前提下去做事。
好在江與薇並不是沒有認識的人。
她先把這件事先和多吉說了一下,她是當地她唯一認識的政府的工作人員,這塊東西,他也更為瞭解。
多吉聽她說完倒是十分激動,也十分感激江與薇,還說要幫她引薦個人,是他的同事,名叫卓瑪,正好從事文旅這塊。
今天就是他們約見的日子。
剛剛多吉先來了,在格桑家先和江與薇喝了一碗酥油茶,之後卓瑪還在路上,江與薇擔心許意便先出來打電話了。
這會電話打完了。
江與薇往前看,見格桑家的小孩出來找她了。
他也會一些漢語,能簡單地交流,但畢竟年紀還小,說得還不算流暢。
但江與薇還是從他的幾個字詞中,知道她今天要見的卓瑪已經來了,現在他們都在等她。
“我這就回去。”
江與薇笑著摸了摸小孩的頭,又給了他一顆糖,之後便牽著他的手走回去了。
剛過去就聽到他們在用藏語交流,不過看到江與薇回來,他們就忙起身,重新換成了漢語和她打招呼。
“江小姐,這就是我和你說過的卓瑪。”
“卓瑪,這就是江小姐,我跟你提過的。”
照舊是多吉給她們介紹。
江與薇看向卓瑪。
卓瑪無疑是他們幾人之間最年輕的,膚色雖然同樣有些黑,但她的五官和眼睛都很漂亮。
她先熱情地走過來跟江與薇打了招呼:“江小姐,久仰大名,很高興看見你,你可以直接稱呼我叫卓瑪,我在那曲文旅部工作。”
江與薇發現她的中文也要好很多,幾乎聽不見什麼口音。
她就按照她的意思,溫聲喊她:“卓瑪。”
兩人含笑握手,是漢族的見面禮。
之後幾人先坐下喝茶。
卓瑪和江與薇說了自己之前在外面工作多年的事,是這幾年才回來建設家鄉的。她當初學的就是旅遊業,也從事過旅遊工作,現在從事的工作既是她對口的專業,也是她想要做的事。
“多吉大哥和我說你的想法時,我很激動,甚至恨不得立刻來見你。”
“不瞞你說,我這幾年沒少考慮這個,但做起來實在是太難了,我們這實在太窮,縱使風景好,但能發展的經濟實在太少。我找過投資,也跟上面的領導申批過,但都無疾而終。”
“你不知道,其實我這一年都已經有些沒什麼心力,想放棄了。”她苦笑著搖頭。
江與薇理解她的話。
沒有錢,沒有投資,真的很難進一步開展工作。
她沒有把自己擺做上位者的姿態,依舊溫和地傾聽,等人說完,這才開口。
“我也是盼著這兒能好,希望工程是期盼著能帶來希望的種子,我也希望以後這兒能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自發、心甘情願地過來留下,這才是我們做慈善最終的目的。”
救人不如渡人。
這是這麼多年,江與薇跟著爸媽做慈善時悟到的道理。
救一時容易,救一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