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84章 彈棉花和小麥
為了節約時間, 之前裝入麻被裡的玉棉沒有去籽,也沒經過其他處理,棉朵整個塞入麻被套之中, 好盡量讓鎮民蓋上,現在最緊要的寒夜問題得到解決,有了喘氣的時間,就能進行精細費時的操作。
比如此刻, 黎默言正和棉線班的人一起曬棉花。
摘下來的玉棉中有一顆小小的玉棉籽,需要將這枚棉籽摘出,再將剩下的面團進行晾曬,好讓棉花更為蓬鬆柔軟。
而剩下的棉籽有一小部分她會拿去種,更大的部分也會用來榨油,榨過的部分是非常好的飼料, 無論是給雞吃還是喂豬, 因為營養豐富,都很能長肉。
外面晴空萬裡,陽光肆無忌憚地灑下,前段時間天天下雨,好在都是在夜間, 不怎麼影響人活動, 這段時間倒是一直是晴天, 太陽很大,曬在人身上很舒服, 曬在棉花上更舒服, 似乎都能聽見棉花炸開的動靜。
棉線班的位置她大多安排在玉棉樹附近, 這樣可以減少路上的運輸,玉棉摘下來直接送到這, 省去再走一套倉庫,又從倉庫運過來的麻煩,也能省去不少時間,也為倉庫內節約出一些空間。
而棉線班這除去三間屋子,前面就是一大片空地,用石磚鋪成,好用於曬玉棉。
雪白如玉的棉團中,混著墨藍色的棉團,擠在一起的樣子只是瞧著就讓人覺得柔軟,黎默言隨著其他人將棉朵盡量鋪開,好曬到更多的面積,等從頭鋪到尾,不知道是心理原因,還是真是發生的,她只覺棉花更加彭鬆了。
黎默言蹲下.身,抓起一團柔軟的棉花,頓時滾燙的熱意傳來,和手中還沒鋪好的對比,發現的確是蓬鬆了,這個發現叫她很驚喜,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許所需的玉棉要比她想象的少一些,棉衣棉被也能更快做出來。
她幹勁滿滿將剩下的棉團鋪鋪平,聽到身後搬動大物的動靜,扭頭一看發現是鎮民將桌子搬出。
這應該是特意問木匠鋪定做的,可以折疊,但即便如此,為了方便施力,木桌做得很厚實,搬動起來還是有些費勁。
等鎮民將木桌展開,又按了按,確定平衡沒有問題,沒有高低腳或者不平整,就才抱來之前曬好的棉團,按在桌子上慢慢梳理,而地方一空出來,立刻就有新的棉團被鋪上去晾曬。
他們梳理也有特別的工具,有一個比手掌大上兩圈的竹耙,底下則是個木板,或者說是釘板,不過釘子都是竹子做的,尖端也被磨平不紮人。
竹釘板的間隔是特意計算過,能夠讓竹耙扒過,此刻鎮民就將一團團棉朵放在釘板上,用竹耙一遍又一遍地耙,整團翹起的棉花,慢慢就被勾在竹釘上,變成四四方方扁平的一塊棉。
這樣梳理的過程就是彈棉花,玉棉的纖維被拉伸,變得愈發蓬鬆,體積更是感覺變大了一倍。
黎默言忍不住看了又看,居然能變大這麼多,她心中愈發安定,既然這樣那棉花被製作肯定會更加順利。
等一塊棉團彈好,鎮民就把它從竹釘板上取下來,用一根細長的木棍,將這塊棉團捲成棉卷,放在一旁備用,等晾曬的鎮民曬好棉團,這些棉卷已經積攢一大堆,就有大娘抱著竹筐,挨個路過大家,將他們卷出的棉卷倒入竹筐裡。
隨後她找了個空地放下筐,進左邊這間屋子,從裡面搬出個類似於水車的木具,只不過它只有人蹲著那麼大,並且有兩個車輪,上面也沒有裝水的竹筒,而是連著一條條棉線。
隨後大娘搬來板凳,坐在紡線車旁,取來一卷棉卷,從頭搓出一根細棉線,將它綁在紡線車的木杆上,隨後轉動把手,棉線就被一點點拉出,隨後被卷在木杆上,她的手法很嫻熟,用不了多久,一個鼓鼓的線團就被卷出來。
黎默言盯著白白胖胖的線團,又去看大娘用來彈棉花的竹釘板,感覺這個釘板太小,效率還是太慢,有沒有更快更方便的操作?
突然一樣工具閃入她的腦海,那就是用來打穀子的打穀機。
之前穀子是靠人力打下來,即使有木桶作為工具,節約一部分人力,可鎮子足足有一萬多人,每日就能吃掉兩萬到三萬斤的大米,全靠人自己打穀實在是個大工程。
最後還是她根據現代的腳踏打穀機,和木乾描述後,木匠們根據她的話,做出這種打穀機,大約一米寬一米高,能夠讓兩人一起作業,只要踩下底部的踏板,打穀機帶刺的滾筒就會不斷轉動,將稻穀放進去,穀子就會被鈎子從稻穗上扯下來。
而且這個打穀機頂上還有木蓋,距離滾輪只有三十五厘米高,一方面保證鎮民的安全,另外一方面可以防止穀子跳出來。
有了這種打穀機後,兩個人一天就能打上千斤,省下人力不說,還不太費力,可以和同伴輪流替換著踩,得以有休息的時間。
不過現在天氣轉涼,水稻不再適合種植,打穀機便閑置了,用來彈棉花正好。
負責打穀的鎮民最近無事可做,暫時被編入其他班,被大人找來時還有點發懵,隨後聽到是用打穀機彈棉花,大家第一反應這能行嗎,隨後又想這有什麼不能行的,雖然彈棉花他們不熟悉,可打穀機用得熟啊。
很快這群鎮民就上手,只是那個帶鈎子的滾筒危險,手不能離得太近,鈎子稍稍蹭過手掌就能帶下一層皮,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鎮民找來木棍,夾著大團大團的玉棉湊近滾筒,這樣玉棉一下就被捲入滾筒之中,自己的安全也得到保障。
黎默言清楚看到棉纖維被拉伸,這點和用釘板梳理是一樣的,她心情振奮,果然可以,只是沒高興多久就發現,棉團很快被捲入滾筒中,不像釘板那樣可以一遍遍耙著梳理。
可這也不是問題,只要停下腳踩的踏板,從滾筒上取下棉塊,繼續用木棍夾到滾筒繼續梳理,就能得到想要的棉團,而打穀機滾筒大,一次就能梳理很多棉團,腳踩也不費力,速度要比鎮民用釘板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