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算先搞農田灌溉。
對於這個黎默言還是很有心得的,即使不用自動灑水器,也能讓農田自己澆水,省下不少人力,畢竟最近雨多,草就嗖嗖地長,幾乎一天一個樣,村民需要花比平時更多的力氣,處理掉農田中的野草。
她先去往高處,瞭望農田的走勢,果然是西高東低,這樣水也會從西流向東,只要在按照這個走向挖出水渠,經過各塊農田,水就能透過水渠壁上的小孔,源源不斷流入農田之中。
等水澆灌滿後,就可以用石頭等雜物,堵住水渠的小孔,這樣水就不會再流入農田中,需要時搬開石頭即可,如此一個自動灌溉系統就完成了。
這法子不是黎默言想出來的,是千百年來農民的智慧結晶,所以修路班的人一聽大人要建造水渠,當即明白該如何建造,不需要再解釋。
知道這個訊息最激動的人,自然是村子裡負責農田的農民。
近來他們真是多災多難,就水稻倒伏那事,即使之後救回來收到稻穀,也把他們嚇得夠嗆,哪怕現在下雨,可白日裡的太陽依舊火辣,遮陽的麻網還是要拉,等這秋老虎過去,才能把遮陽的麻網收掉。
黎默言思考挖水渠的細節,首先得在附近找到合適的水源,這倒是不難,那條小河同樣是自西向東,就是最適合的取水地。
反而水渠如何分佈卻是個難事,畢竟村子的農田實在太多,面積也大,想要全部覆蓋不容易。
而且之前為多種點食物,農田的位置非常零散,她拿出地契仔細觀察,十畝以上的農田可以保留,剩下的就不要了,改成別的建築,不如在西邊這大塊農田旁,開闢新田地。
既然用一條水渠太難,而且水也會太湍急,可以多建兩條,她決定將農田分成三片,用三條水渠貫穿。
黎默言思索間,也找來竹紙和炭筆,在上面修修改改,努力讓水渠蜿蜒穿過全部的農田,最後又彙入小河之中,等完成後她活動僵硬的身體,才發現畫了整整一天,好在成果是斐然的。
……
星光村最近喜氣洋洋,村民走在路上,也能突然好心情放聲高歌,唱得好能贏來一片掌聲,唱得不好,自會有嗓子更亮的人把他擠兌走,被壓下去的人也不惱,只是摸摸鼻子,暗中下定決心好好練,下次再來找回場子。
反正大家做啥都高興。
而現在還有更加高興的事,那就是黎大人準備拉水渠。
這可是大好事啊,有了水渠,以後農田澆灌,就不用他們一扁擔一扁擔挑水,費時不說,主要還是累,肩上磨出老繭倒也還好,不會再磨破皮,就腰和膝蓋實在受不了。
修路班的人也知道他們的期盼,幹起活來是又快又好,水渠的水道眨眼就挖出老遠,由於挖之前便已定好位置,修路班的人分成三批,去挖那三條不同的水渠,有人提議邊挖邊砌石磚,這樣等挖到底,前面的渠道就幹了,能省下不少時間。
但這事被黎大人否決,大人的意思是先將水渠挖出來試試,看看水能不能通,萬一不能把全部的農田灌溉,還能及時修改,省得砌上石磚不好改動。
修路班的人聽著覺得有道理,更何況這還是大人說的,他們自然不會有異議,於是農地裡的村民鮮少能瞧見人,還是頭次瞧見其他班主的人過來,他們拔草拔累了,或拄著鋤頭休憩時,就會朝修路班的人望上一眼,偶爾還會聊上兩句。
沙一峰注意到一件事,“老丈,你這塊田好啊,杆子都比別處粗。”
說到這個,老姚就滿臉得意,“是吧,我這稻穗生得重啊,可杆子半點不彎,大人都誇我種得好哩。”
旁邊幾丘田的人聞言,忍不住介面道,“真不知道他是怎麼種的,現在日子是越來越好,除去每日八十文的工錢,大人還立幾個獎項,誰的地種出更多稻子,就能額外拿一筆獎錢。”
“這個錢啊,”這幾人紛紛嘆氣,“是搶不過他囉。”
“他這雙手也不知是咋生的。”
“是啊,都一樣的拔草灌肥,偏就他的田長最好,嗨,你說氣人不?”
老姚愈發得意,可他得意歸得意,話語中卻帶著疑惑,“這我也不曉得哇,你們問我咋種的,我都老老實實說咯,沒半點藏私。”
“要不是平日裡都待在一起,你這話我還真不信。”
“居然真沒藏私啊,”沙一峰好奇道,“那你們的田怎就不躥個呢?”
“不明白。”
“就是說啊。”
“這只有老天知道囉。”
沙一峰想到一種可能,“會不會是天賦?”
說到這個,就連老姚都開始嘆氣,“之前我們都是這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