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長孫嬗伸手拉住她的大兒子抱在懷裡,摸摸他的臉,老實說,自小承乾五歲以後,她就很少這麼做了。
她和丈夫李世民都認為,小承乾作為繼承人,理應樣樣拔尖。
文化教育以明君為標準,熟記經典、學習軍事和農桑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靈活應對的目的。
道德上,以古代聖賢為目標,做一位仁孝純深、以身作則、言行合一的端方君子。
畢竟他們家以前是有王府要繼承,現在是真有個王位要繼承。
出於對大唐的負責,王位繼承人的教育是再怎麼細心都不為過的。
只是這樣,難免壓制了孩童的天性,如今小承乾卸下繼承人的重擔,父母心疼孩子的心自然佔據了最上風,甚至覺得多有虧欠。
這可是他們夫妻傾注那樣多的期待,迎來的第一個孩子。
第一,總是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的。
小小的柔弱的嬰孩可愛可憐,是他們第一次為人母、人父的證明,自然是萬般珍愛都不為過的。
如今難得見小承乾露出小兒之態,做父母的,心裡自是湧出無限柔軟與憐愛。
這往後,青雀就該辛苦些了。
李世民目光溫柔的看著他們母子親暱,站起來,繞到後面,伸開手臂從後面抱住他們母子,一家三口靜靜的享受這溫情的時刻。
過後,夫妻倆開始關心大兒子這一下午在關真人那邊的情況。
小承乾很聽話的把自己從進入師父的院子開始,展開的所有事都條理清晰的一一說給耶孃聽,包括他要不靠父母,自己行俠仗義攢功德的事。引氣入體時,周圍靈力少到幾乎沒有的事。師父囑咐他一定要轉告給耶孃的話。以及不介意自己把所學教給父母弟妹的事。丹藥不能吃的事。師父帶他去隨身府邸散步的事,等。
夫妻倆聽的心情一上一下,越來越複雜,李世民更是忍不住問:“國師當真這般說?”
小承乾一點頭:“是的,阿耶。”
李世民將聽來的訊息在腦中整合,整個人沉靜下來。
靈魂蘊養需要一千年左右才能醒來的事必須盡快告訴心腹屬官們,若是不願,後悔還來得及。
他們世界靈力稀少,就意味著,除非有那靈石,他和觀音婢根本無法修行。
高明說,關國師單是給他修行的靈石就鋪滿了屋前的空地,足有半人高。
一個人修行就需要那樣多的靈石,更何況三個人。
更不用說那些用來補身體的飯菜水果。
想來關國師不願收他和觀音婢為徒,大概也是有這個顧慮,好在關國師收下高明為徒,也為他們夫妻指明一條路,好歹修行有望。
高明這個時候學習的,大概都是一些基礎和常識,所以才不介意告訴他們,畢竟要前往那個世界,就不能一無所知。
丹藥不能吃不是什麼大事,整好絕了某些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