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來分鐘過後,林梅兩口子下了樓,誇贊半夏房子佈置得好,還都是新傢俱。
本來林梅之前還想著幫半夏添個梳妝臺的,現在城裡就流行這個,女孩子的屋裡都得有張梳妝臺,沒想到房裡已經有一臺了。
一看就是和屋子裡的其他傢俱一起做的。
林梅一家先行回村,到了十一點半眼看沒什麼人了,半夏才關了店門和蕭青雲抱著小平安回去。
今天有客,飯桌上的飯菜自然豐盛。
蔣福生在桌上一直拉著林長生和蕭青雲喝酒,半道張淑芬和半夏進廚房添菜,張淑芬忍不住小聲道:“你這姑父,比以前看著可熱情多了。”
半夏笑了笑,的確如此,不過這也正常,畢竟以前他們家條件不怎麼樣,而人家又是城裡人,在城裡還有工作,人家自然‘矜持’些。
不熱情,也不冷淡,很平常。
“後天咱們家也請客,你們到時候早點過來唄!”吃飯完,林梅把自家啥時候請客的日子說了。
張淑芬點頭:“行,到時候我們早點過去,不過鎮上的鋪子得開,半夏他們可能會晚點兒。”
林梅道:“沒事兒,晚點兒就晚點兒。”
她轉過頭又對蕭青雲道:“青雲啊!你也得來啊!我可是請了你的!”
蕭青雲笑了笑:“姑姑放心,我肯定到。”
這聲姑姑把林梅叫得是心花怒放。
他們走的時候,張淑芬還抓了兩只雞,拿了五十個雞蛋給他們帶走。
到了初四那天,林家人收拾一新,都穿著年前買的新衣裳,林長生和張淑芬在店裡拿了一瓶酒、一瓶麥乳精和兩包點心,兩人抱著小平安先上了鎮上的客車去縣裡,半夏幾人等到十一點才進城。
過年這段時間,不僅鎮上的客車班次增加,還多了好幾輛三輪車在鎮上拉客。
街面上的人也不少,店裡的生意一直都不錯,比起供銷社,大家更喜歡在半夏店裡買東西。
十一點過後,半夏幾人去往縣城。
林長生和蔣福生並幾個男同志在搭了張桌子和幾張椅子的家屬樓下面抽煙喝茶,蔣東東坐在一旁的花臺邊兒嗑瓜子。
見到半夏他們,蔣東東眼睛一亮,小跑著迎了上來,“姐,麥子哥,蕭大哥!你們終於來了!”
半夏笑著摸了摸他的頭。
蔣福生見到他們,拉著蕭青雲向他的親戚們介紹。
半夏自行上了樓。
林姑姑家住筒子樓,地方小,人來多了家裡也轉不開身,每次請客都會在樓下擺張桌子,他們這兒的人幾乎都這樣。
過道搭的廚房邊兒,李梅正和兩個蔣家那邊的親戚在忙活。
菜倒在油鍋裡滋滋作響。
這次家裡請客,林梅還借了鄰居家的廚房,要不然一個灶根本轉不開。
“半夏來啦!”
“姑姑。”半夏笑著打招呼,和林梅一起忙碌的是她的大姑子和妯娌,半夏也叫了人。
她妯娌笑著道:“你可算是來了,你姑姑唸叨你了半天,我們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半夏笑了笑,挽起袖子就要幫忙,林梅刨開她的手,讓半夏進屋歇著,“被把你衣服弄髒了,飯馬上就好了。”
半夏沒有堅持,人多了也轉不開,就進了屋。
屋裡的窗戶邊兒,張淑芬正抱著小平安和蔣家那邊的兩個親戚聊天兒。
“……要我說,就不該離,年輕人就是沖動,這夫妻還是原配好,特別是還有個孩子,那後面來的,能對前頭的孩子好?”
“是這話,養孩子可得費不少錢呢,帶著孩子也不好嫁……”
“這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倒是覺得離了挺好……”
半夏進來時剛好就聽到這個,“媽。”她叫道。
屋裡的幾個女人看了過來,半夏認識她們,年輕的是林姑姑小姑子的閨女,年紀不大穿著一身時興的衣裳,坐在牆邊的凳子上翹著二郎腿在嗑瓜子,和張淑芬聊天兒的是蔣福生他老孃和他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