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06章 建新屋
手裡有了錢,半夏卻一下子清閑了下來。
朱記飯店送貨的事兒也不需要她盯著,家裡的雞鴨雖然還沒出欄,但村裡和附近的人都知道林家每天都得收幾只雞鴨,有要賣的他們自個便會提到林家來。
其他的菜,林長生之前弄的菜地,有的已經長成,家裡沒有的,也有固定的幾家提供著,每天早上直接去菜地採摘就是,也不需要多費心。
鎮上的小攤也只有趕集時才會去擺,家裡自主形成的小賣部也不需要一直有人守著。
現在也不是農忙,地裡積攢著的活兒林長生也不讓半夏上手,自個帶著麥冬就幹了。
林家村本就田多地少,家家戶戶分到的地都不多,像是冬小麥下種,也就幾分地的事兒,幹不了幾天。
剛好這時鎮上新街的宅基地已經有幾家開始動工,半夏便負責起了新屋建造的事。
買磚、買石板、砂石、水泥等,倒不用半夏怎麼去跑,做這些生意的人也精,知道新街建樓房的多,早就宣傳好了,打個招呼就給拉來了。
沒錯,新街這邊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建樓房,沒辦法,要是隻建一層,地方未免就太小了些。
半夏這幾天專門畫了圖,就想著到時候照圖施工。
當然,她畫的也不是啥專業的,不過是房間格局劃分,每一間大概留多少面積這些而已。
鎮上雖不比城裡,但新街汲取了老街遺留的問題,做了從頭連線到尾的下水道。
廁所的管道埋在了房子的後面,流向遠處專門修建的化糞池。
不再像老街那樣,家家戶戶用的還是旱廁。
這一點倒是惹得老街的人羨慕得很。
幫忙建房子的人請的是本村的人,幾乎都是本家的叔伯兄弟,知根知底的,也不存在偷工減料什麼的,倒是比建自家的屋子還要上幾分的心。
半夏家工錢給的和大家一樣市場價,但是她家包吃,中午、晚上兩頓飯,到了時間鎮上的食店便把飯送到工地上來,一葷一素還有湯,天天如此,有時還弄個肉絲面、抄手什麼的管飽,惹得旁邊其他建房的工人羨慕不已。
為這,還有人專門找半夏談了談,說自己請的工人鬧了意見,半夏哪裡管這個,只說請的都是家裡親戚,不是外面的工人,自然要吃好喝好。
就連本家的叔伯兄弟們都說,半夏這是天天都在請他們下館子。
半夏把大家的夥食交給鎮上的飯館其實並不貴,她把鎮上的三家飯館都找了,誰給的價便宜她就訂誰的,所以算下來,也就比自己買菜做飯貴了點人工費而已。
人家飯館也實誠,並沒有因為半夏的價不高就缺斤少兩的,薄利多銷總比沒得銷要好吧?
要知道他們鎮上的這些飯館,也就趕集天能有些生意,其他時候是人毛都難看到一個。
這建房子怎麼著也得一兩個月吧,接下這個活兒,那是天天都有進賬,只要有錢賺,誰會嫌棄錢少?
天天下館子的好處就是,大家幹勁更足了,吃了晚飯都還要幹上幾個小時,天不黑完,大家都不會往家趕,搞得忙完了家裡來新房幹活的林産生都不好意思。
這就造成了,同一時間開工的幾家,林家的房子是建的最快的,最主要的人家建的還是兩套!
整個林家村倒不是隻有半夏一家在鎮上買了宅基地,唐大嬸家也買了,是買來建房給自己兒子娶媳婦的,唐大嬸的兒子林紅兵談了個鎮上的姑娘,人家姑娘家裡的人說了,不往村裡嫁。
為了娶上這媳婦,唐大嬸老兩口才專門給兒子買了宅基地,因為建房的錢不夠,還在林長生這借了三百。
他們買的時候已經是通知發出來幾天後,所以宅基地比較靠後,離著半夏家有一段距離。
他們家倒是沒請什麼人幫著建房,都是親兄弟子侄這些在忙上忙下,也沒有怎麼買新磚,只有對著街上的這一面兒用的是新磚,靠後的幾乎用的都是老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