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戶口本是單獨立出來的,她又是當媽的,小石頭應該在她的戶口本上才對。
明明早上他爸走之前,她把戶口本還給他了,誰知道他還悄悄的帶了家裡的戶口本。
林長生面色都不變一下,晃了晃手裡的戶口本:“這有啥區別?都是姓林的,還不都一樣,我看這樣就挺好。”
半夏嘟了嘟嘴,既然一樣,幹嘛還把家裡的戶口本拿上?
她爸肯定昨天就想好了,難怪要急著自己去給小平安上戶口。
張淑芬在一旁笑而不語,抱著現在還沒搞懂他怎麼改名了的小平安親了親。
這老頭子,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戶口本上多添幾口人,半夏把戶口遷回來後分了戶,他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不得勁。
這下好了,戶口本上添上咱們小平安的大名了。
半夏還讓她爸做了兩個掛衣服的落地架,把每種衣服的款式都拿了一件出來單獨掛上,做個樣板,其他的疊得整整齊齊的用袋子放到一邊,免得被人翻來翻去的弄得亂起八遭。
她雖然賣的是堆積的陳貨,但也得弄得整整齊齊,不能讓人一看就覺得這衣裳不行,一副要降價大甩賣的模樣。
她還根據質量把所有的衣服分了類,定了價,怕品種太多搞忘了,在衣架上就寫好了價格。
至於有些優惠,直接在上面的基礎上往下減就是了,這樣,人家也能看到她到底便宜了多少。
還有商意遠送給她的那一堆有瑕疵、太過皺巴的衣裳,她也該清洗的清洗,該熨平整的熨平整。
怕耽誤時間,她還請了隔壁的花嬸婆媳來幫忙。
不僅給了工資,還一人送了一套衣裳。
村裡女人們早就對半夏的衣裳好奇不已,在過了一天的時間後,三三兩兩開始紮堆的往半夏家裡跑。
就怕半夏說的優惠沒了。
這年頭,村裡就沒有幾個人敢說自己的衣裳夠穿的。
俗話說得好啊!有便宜不佔,那是王八蛋。
她們就想知道半夏能給她們便宜多少。
“啥?這麼好的衣裳,才兩塊五?”一位大嬸拿著手裡的藍底碎花短袖襯衣驚訝的問道。
半夏點了點頭,“你沒聽錯,就這價,我不是說了嗎,咱們鄉裡鄉親沾親帶故的,哪能賺你們的錢呢。”
大嬸眼也不瞎,自然也看到了衣架上寫的價格,這意思是賣給外人賣三塊五,賣給村裡人只賣兩塊五?
天爺也!整整便宜了一塊錢!
大嬸反而有點過意不去了,苦口婆心的勸道:“半夏,咋能讓你虧錢呢。”
半夏便笑道:“我是沒賺錢,但也沒虧,你瞧我賣給別人的價,要是虧了,在其他地方也就賺回來。”
大嬸:“真沒虧?”
半夏都怕她不買了:“真沒虧。”
“那咋這麼便宜呢?”
好奇的不止大嬸,還有村裡的其他女人們。
半夏笑了笑:“實話給大家說了吧,這衣裳都是好衣裳,為啥這麼便宜,那是因為城裡人嫌棄不時髦,所以人家廠裡才虧本賣出來。
我就想著,人家城裡人嫌棄,咱們不嫌棄呀!咱們鄉下人都樸實,又不喜歡穿得花裡胡哨的,只要保暖體面就成。
這麼好的衣裳還賣這麼便宜,不買回來賣給大家多劃不來。
這樣,我也賺點辛苦費,大家也能穿到好衣裳,得到實惠不是。”
半夏的一番話聽得大家直點頭,這話沒錯,有新衣裳穿就不錯了,哪兒還管它時不時髦。
就這些衣裳,自己扯料子做的也不見得比這針腳好,這城裡人還看不上,他們眼光咋這麼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