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7
兩天後,當日早朝時劍拔弩張,氣氛肅然。
朝會上,皇上理完政,幾位禦史就站出來沖侯府伯府發難了,其中有一位還是燕清灝指使的。
三個禦史各參奏一本,足夠這兩家喝一壺,尤其是其中一個禦史參侯府以權謀私侵佔土地。
土地是王朝的根本,皇上很重視,當朝就宣佈兩家有職務在身的先卸下差事回家,等戶部核實參奏之事後再說。
忠義侯當即冷汗直流,自家人知自家事,這事一旦深挖肯定能查出來,難道天要亡他?
安陽伯屁股下也不幹淨,這幾年巧取豪奪的事也沒少做。
兩人當即嚇得驚慌失措,直覺這次要完蛋……
大理寺卿也是燕清灝的人,本著為太子爺分憂解難的心上前道:“下官聽聞侯府侵吞土地時重傷他人導致命案。所謂民不舉官不究,當時並無人報案,現在想來這件事是被有心人壓下去了。
下官懇請聖上同意戶部核查的時候讓大理寺官員隨行,如果有命案,大理寺正好可以調查。”
這時,勳貴一派坐不住了,他們痛斥大理寺卿無中生有沒事找事。
沒有苦主告狀,還非得把這事混進去,簡直是別有用心,落井下石。希望皇上不要聽信小人之言。
而大理寺卿也不遑多讓,直接道:“幾位爵爺多慮了,大理寺官員跟過去就是走個過場。
如果沒人告,大理寺自然不會多嘴,要是有人告的話,正好大理寺的官員也在,順便就受理了,這又不費什麼事。
他還冷笑道:“既然沒做就不怕人查,幾位這樣推三阻四,莫不是知道些什麼?
而且,是查侯府又不是查各位,跟各位有什麼關系,各位如此心虛莫不是知道點什麼?”
好家夥,殺人誅心,這話說的過分了。
幾名勳貴惱羞成怒,直接抱團和大理寺卿吵得不可開交。
對皇上來說,這些官員團結才會讓他頭大,看著他們鬧起來他才放心。
不過畢竟是在朝堂上,他的地盤豈能任由這幫人放肆。
想著勳貴每年要花費不少銀子供養,能少幾個更好。
當即讓太監控場,先訓斥了幾個吵架的官員,接著認同大理寺卿的提議,就按他說的,由大理寺出人彙同禮部一起核查此事。
於是,當日退朝之後,有的官員人心惶惶,有的等著看好戲,有的回去打算託人找關系把自己撇清。
而侯府和伯府的人直接由宮裡的侍衛陪同著送回府裡,勒令他們沒有傳召不許外出。
而戶部的官員像打了雞血一樣去找魚鱗冊核實情況。
許知意聽說此事後,簡直想去門口放掛鞭炮,沒想到燕清灝這麼給力,這才幾天就安排好發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