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百姓更為重要。
方法再好,每人去用,那也是廢紙一張。
而田間農夫的勤勞,才是這麥穗不同的真正原因。
或許是他目光太過灼熱,閑聊的眾人瞥見田間的人,定楮一看,這是官府的差役嗎?
放在往日,他們肯定是怕的,最近卻大著膽子道︰“可是官府的差爺?縣令大人是不是又有文書宣讀?”
語氣裡帶著明顯的期待。
他們想聽紀縣令的文書,肯定能給他們帶來好東西!
紀楚聽出話裡的意思,笑著搖頭︰“暫時沒有。”
這口音不對啊,不像本地的。
等大家走過來,看著中間的官員格外年輕,哪能不知道這是誰,連忙拜見。
“紀大人,下個月夏收,您可一定要來。”
“我家第一攏麥子,想送給您。”
“您看著麥穗,應該沒辜負您的期望吧?”
眼看大家七嘴八舌說著,紀楚笑著點頭︰“已經很好了,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能收獲,一定能有個好收成。”
這也是大家的期盼!
同時大家也知道。
這有大半都是肥料的功勞。
用好肥料,就能事半功倍。
而這一切,都是紀大人帶來的。
別看紀縣令來了還不到半年時間,可他們已經完全信任他了。
不管是年前的冬日扶濟,還是如今盡心盡力的肥料使用。
甚至幫著他們種油菜不算田地。
都實打實在幫著他們吃飽飯。
安丘縣不少農戶,一邊看著沉甸甸的麥穗,一邊伺候即將發芽的油菜,總覺得日子充滿希望。
只要這些都收獲了,那他們今年就不會挨餓了。
整個邊關小縣,都因為麥子抽穗抽得好,變的鮮活起來。
還有人唱起當地的農歌,仔細去聽,都是期盼豐收的歌聲。
農戶們的高興,跟縣學裡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偌大的縣學裡,已經沒有多少學生在認真讀書了。
學不會,考不上,又有什麼用。
收拾收拾回家再請夫子吧。
此刻在聽到農人們縱聲高歌,恨不得堵住耳朵。
真是耽誤他們用功。
李師爺的兒子李紋來縣學的時候,腳步都頓了下。
裡面都是十五,二十的少年,青年人,為什麼這般死氣沉沉啊。
十四歲的李紋覺得進了這裡,人都要沒精神了。
不過他也有些昏昏欲睡,別看他爹李師爺是秀才,但他真不是讀書的那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