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考過縣試,還要去府試的學生,他肯定會安排路費,以及差役陪著的。
剩下的不再多說,讓教諭更加鬱悶。
當縣令的,也不能太偏心吧。
讀書是頭疼大事!
比那什麼肥料重要多了。
聽說紀縣令出身耕讀人家,也就是種田的,所以他格外重視田地?
不管教諭如何想,衙門上下行動起來。
趕在春耕之前,先教大家做不一樣的肥料!
五村一鎮的村長鎮長滿臉疑惑。
但種地的百姓一聽說做肥料,個個都很感興趣。
先不說年前紀縣令發扶濟的時候,已經積攢了信任。
再者,但凡種田的,誰不知道肥料重要性。
如今官府免費教學,肯定要學啊!
反正冰雪未化,地裡的活也幹不成,不如去學。
按照紀楚吩咐,各村騰出地方,本村若有識字的,就先教他們,然後分批教學。
如果沒有識字的,則從衙門安排書吏過去。
羅玉村的夫子實在沒想到,他再次教學,教的竟然不是之乎者也,而是如何制肥。
而且這制肥的方法,寫的實在好,也實在準確。
整個村子的人聚在一起,平日裡聊七聊八的,這次竟然一聲不吭,生怕自己錯過什麼細節。
首先要學的,是肥料基本知識。
紀縣令的書裡,從什麼是肥料開始解釋,一直到肥料的分類。
現在自然沒有化肥的概念,說的多是農家肥的區別。
比如餅肥,人糞肥,禽類,牛羊類,秸稈等等,這些肥料適用的範圍。
這些東西,只有老農才能摸索出規律,現在統統講出來,讓剛學種地的人都知道了。
再加上基肥,中肥,追肥。
各種言之有物的施肥方法,施肥注意事項,讓所有農家人恨不得多長個腦子,可以多學學。
出乎衙門眾人意料的是。
他們講這些東西的時候,說的磕磕絆絆,不種田的人很難理解。
但農戶們聽了,卻能立刻記住,並且融會貫通。
因為這本就是他們的日常技能,現在在查漏補缺,補充知識而已。
兩者對比起來,讓人不免產生疑惑。
到底是他們讀過書,還是農戶們讀過書。
這書本上的知識,為何他們學起來完全不如不識字的文盲?
紀楚聽了只笑︰“農戶們只是不識字,並不是不懂知識。”
如同縣學一樣。
教諭想要扶持縣學,那是好的,因為那裡傳授知識。
可誰又規定了,知識只是四書五經?
學習知識,只能在縣學或者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