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是打算重建的,他借鑒了衛檸打造種植園的法子,在城市中心建造一個中心廣場。
再以廣場為中心,分東南西北四個城,打造四個不一樣的城區。
分別以商業,美食,住宿,遊玩為主題,建造四個不同特色的城區。
這是他目前想到的大致框架,更細節一點的圖還沒有什麼頭緒。
主要是他不想繼續沿用現在星際傳統的建築風格,想換一種全新的風格。
只是想要創新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事,他畫了不少圖,沒有一份是另自己滿意的。
“你這想法不錯。”衛國良聽了也覺得不錯,主意很是新穎。
“只是能夠查詢的資料太少了,據說在古地球時代,有一種建築叫四合院,在更遠的時代還有亭臺樓閣的,可惜流傳下來的資料太少了。”海峰不止一次聽爺爺說起過。
據說在大災難發生以前,人類雖然只生活在母星地球上 ,科技很是落後,可人類的生活環境卻是很美好的,衣食住行方面更是充滿多樣化,遠不是如今食物種類匱乏的星際能比的。
海峰每次聽他爺爺說起時,都能在爺爺臉上看到嚮往的神情,小時候他並不明白,他們如今的生活哪裡差了。
在來綠星之前他都是這樣認為的,但看過綠星的蔬菜,吃過衛檸做的美食後,他終於明白了爺爺為何要嚮往了。
若是能夠生活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美食豐富多樣化的時代,人生短暫又如何?
“那樣的建築也只存在歷史長河中了。”衛國良感嘆道。
就連他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說過寥寥幾句。
“什麼建築在歷史長河中?”葉玲跟著機器人一起運送另一種蔬菜種子回來,好奇的問了句。
“老闆娘。”海峰上前接過葉玲抱著的種子,簡單的說了自己的想法。
“要說誰有這樣的資料,也就歷史研究的老學者會有了。”葉玲沒說的是,就算有也是當寶貝一樣存著,想要看一看,難哦!
老學者也不見得會有,海峰在心裡嘀咕,聯邦大學前任校長就是研究歷史的,但他家也沒有關於建築方面的書籍 。
或者說,災難後,被遺留下來並被儲存完好的書籍幾乎沒有多少了,那時候活下去都很艱難,哪還有精力收集對那時的人來說沒有用處的書籍。
如今存在的書籍都是災難過後,人類生活慢慢步上了軌跡,才又撿回來的,但很多書在時間中已經毀壞了,留下的少之又少。
人類在遷移中又丟失了部分,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光,哪怕再小心的維護,紙張也都腐爛了。
哪怕後來,人類發明瞭可防火防水防侵蝕的特殊紙張,把資料重新抄錄,保留下來的也沒有多少,不然也不會出現文化斷層了。
“既然沒有參照物,你自己大膽想象,先畫個大概的,到時候咱們再看看該怎麼改,凡事開頭難,你能走出第一步,剩下的就容易了。”衛國良安慰他。
當初他放棄首都星的繁華,來到荒蕪的綠星,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小有所成,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那時的他又哪裡想到會有今天的光景。
“你們這是在開會呢?”衛東回來看到三人圍在一起,忍不住問。
後面,衛檸也抱著捆種子回來了,地裡可收獲的菜種除了半畝大蒜沒有挖,其他的全部都收割了,只等晾曬幹後重新播種了。
“我們在說城市建設的事。”海峰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