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手足
傳聞中的先太子李恆,是一個文韜武略、仁德和善的完美儲君。
他在西北戰功赫赫,在朝又能勸君王行仁政、省己身,人人稱頌,皇帝很喜歡這個兒子,將他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視為另一個自己,皇帝傾盡一切培養李恆,想讓他成為比自己更加出眾的君王。
李辭盈和李華盈都知道,其實李恆很痛苦。
他不是一個能夠殺伐決斷的人,他過於仁慈,甚至見不得旁人受一點苦楚,他還有暈血癥。
李華盈笑他應該去做和尚,而不是做太子,李恆樂呵呵地應了,一點也沒有被妹妹冒犯到。
他們兄妹三人的關系是很不錯的。
李恆對妹妹和弟弟都極為照顧,那些年他們隨父王在封地的日子,那些奪嫡之亂的逃亡日子裡,帝後二人要顧著封地的平民百姓,是李恆充當起照顧者的責任,替父母照顧著一雙弟妹。
他會給年幼的李辭盈下廚做飯,為兩個弟弟妹妹洗衣,甚至會為了初來癸水的李華盈縫制月事帶,幾乎無微不至地愛著自己的妹妹弟弟,也盡自己所能地替父母分擔壓力。他還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奉獻精神,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滿足其他人的需求。
他力爭事事做到完美。
在皇帝登基之前,繼承父位作為一個封地的藩王,護著一方百姓對他來說,是一件還算能夠承受的事情。
可是皇帝登基之後,那些需要太子親徵的南征北戰,就不適合他了。
李華盈和李辭盈都怕這個哥哥會出事,各自想辦法或者求了皇帝跟著李恆去了,果然,李恆不出所料地出事了。
他並不適合打仗,殺戮和鮮血對他來說是一件極其難以接受的事情,李恆第一次硬著頭皮上馬迎戰之後,便遭到了極大的反噬。
他在軍營裡吐得死去活來,睜眼閉眼腦海中都是無法散去的屍山血海,從此他再也吃不下任何葷腥。
可西北的天氣環境,哪裡容得下他如此,李恆一日消瘦過一日,可皇帝是要求他平定西北,在朝堂立威的。
後來他勉強又去過幾次前線,回來之後不僅沒有習慣這樣的日子,反而愈發病重,幾乎無法吃下飯。
李辭盈和李華盈看在眼裡,他們二人跟著李恆上戰場,等到能獨當一面,李辭盈就替了李恆的位置,李華盈再替了李辭盈的位置,替李恆徵戰。
李恆不該因為父皇過分的期望,生生被折磨死。
可他還是死了。
那一日清晨,太陽從雪地的盡頭升起,天光一片大好,等打完最後一戰,他們就能回去了。
李恆卻不見了。
那日的傍晚,李辭盈在雪地踩出長長的、深深的腳印,他從雪山的腳下揹回了李恆凍僵的屍體。
李恆承受不住皇帝越來越苛刻的要求、越來越大的希冀,更無法接受這場長達三年的戰役裡,數萬人的性命葬送在自己的發號施令之下。
李華盈秘密回京,皇帝大概知道內情,但是選擇給李華盈賜婚賜封號,將她所在了盛京。
李辭盈帶著李恆的屍身回京,若不是路途中受傷,皇帝的怒火就會像前世一般全部撒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