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議論野牛這可能是國術,但雷坤卻知道並不是,野牛這是班卡西拉格鬥術。起手勢就是個白鷹。
班卡西拉是一門起源於馬來世界的武術,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這三個東南亞國家最為常見。
班卡西拉一詞涵括了存在於馬來世界(特別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特定幾種武術。班卡西拉意指“格鬥”或“自衛之道”。當時馬來群島的各個土著部落和王國之間經常爆發戰爭,班卡西拉的高手因而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尊敬,並經常有著崇高的社會和政治地位。
一般認為班卡西拉是經由觀察並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例如猴子、白鷹或老虎)而發展出來的一項武術;但由於缺乏文字記錄,因此其起源已經難以考證。大多數人相信班卡西拉源自於一些來自印度、並定居在此地區的古代修士。由於受到了這些宗教教師的影響,班卡西拉因而含有一種近乎神秘主義的哲學特質。
班卡西拉在20世紀時迅速發展,並在全球許多國家成為一項競技運動。馬來社會將班卡西拉視為一項重要的文化資産,因為它不僅是一門武術,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運動、一項傳統,以及一種道德和精神教育。
班卡西拉是一套複雜的系統,包含各式各樣的攻擊和防衛招式,並以各種手臂攻擊、踢擊、擒拿、摔投、腿技和武器技巧為基礎。班卡西拉的技巧著重於動作的流暢性和精確性,而“出其不意”則是確保有效攻擊的一項關鍵要素。班卡西拉的訓練過程也包含了刀、劍和長短棍的器械訓練。
班卡西拉的練習者必須接受四個主要領域的訓練,分別是心理和精神領域、自我防衛領域、文化和藝術領域,以及運動競技領域。
他對這項格鬥術並不太熟悉,而且時間也來及多想,因為野牛已經沖了過來。
野牛過來伸手就抱住了雷坤,雷坤以為他在纏鬥時,他突然伸腿,一腳蹬在雷坤的肚子上,雷坤感覺自己的肚子被鐵錘打了一下,猛的坐在地上並翻滾了兩下後才單手扶地穩住身子,他單膝跪地,兩眼向上看著野牛。
野牛神情很嚴肅,他對打鬥很認真。
班卡西拉是近身格鬥術,主要是貼身,而招式其實跟泰拳差不多,多用拳、膝、肘、不過卻比泰拳柔和了不少。當然,說的柔和是招式看著柔和,力量卻決不柔和。
野牛看雷坤停穩後又沖了過來,伸手去摟雷坤的脖子時,雷坤向後閃身,野牛則突然出腿,對著雷坤的臉就是一記抽鞭。雷坤邊後退伸出了手擋在了腦袋一側,野牛的腿猛的抽在了他的手臂上,他手臂猛向腦袋靠,並且重重的打在了自己的腦袋上。
野牛腿落地又欺身上前,伸出雙手去抓雷坤時,雷坤右腿彎曲著擋在了他的肚子前,並且伸出雙手抓住了野牛的肩膀,另一條腿在地上猛的用力,他兩手按著野牛的肩膀就是一個前翻,整個人從野牛的頭頂翻過後,他抓著野牛的手並沒有松開,腰向下彎,一股力量從地上傳出一直到兩隻手臂,藉著彎腰的力量,野牛的身體被他猛的摔出。
雷坤一向喜歡快打,野牛身體飛出,他貓腰向前,伸手在野牛的腿上一撥,野牛的身子踉蹌翻倒在地時,雷坤的腳已經到了。
一腳踢在野牛的胸前,野牛強壯的身體摩擦著地面向後移動,雷坤又猛撲而至,兩手鎖住野牛的脖子向自己拉,同時趴在地上的身體猛向上提,膝蓋對著野牛的臉就搗了過去。
野牛整個人躺在地上,脖子還被雷坤鎖著,根本無法反抗,只能豎起一隻手臂被動的去擋。
嗵!
嗵!
嗵!
雷坤連搗幾下,第一次都被野牛的手臂擋住,但野牛的手臂每一次都會重重的打在他自己的臉上,連搗幾下後,野牛手在地上不住的拍打,飛象想要上前時,雷坤突然收住了膝蓋,然後松開了鎖著野牛脖子的手,自己站立了起來。
野牛以手拍地,表示他已經敗了。這是格鬥場上的規矩,他當這是一場正式的格鬥。
雷坤並不是嗜血之人,所以他放開了野牛。
飛象以為雷坤要趕盡殺絕,所以動身想要幫野牛解圍,看雷坤松開了手,他看向雷坤的眼神裡滿是佩服。
“我們敗了!你很強!我們敗得心服口服!”
野牛和飛象一起說完,轉身就走,劉建明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