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非常好!”看著李國先和朝鮮最終達成的協議,朱由檢露出滿意的笑容。
經過三天的扯皮,大明和朝鮮最終達成互助協議。
崇禎元年,也是戊辰年,這個協議便是赫赫有名的戊辰協議。
協議內容有五條:
一、崇禎二年二月以前,朝鮮徵兵三十萬,其中二十萬集中在建州一帶,抵抗建奴進攻,十萬則交由大明調遣,大明提供三十萬朝鮮軍的武器和三層的軍餉。
二、朝鮮將沿海所有島嶼交由大明,同時在朝鮮沿海岸建造三十座港口交由大明海軍使用,大明提供建港所需費用,同時朝鮮將其海貿賦稅權交由大明徵收,用以償還建港所需費用。
三、大明派遣八百有學之士去朝鮮傳授大明學識,朝鮮王室負責在朝鮮各地建立書院,同時不得阻攔孩童去書院上學,大明前往朝鮮儒生費用由大明承擔。
四、朝鮮所有鐵礦、銅礦、硝石礦等交由大明開採,朝鮮提供相應勞動力,大明承擔一切開採費用,同時大明每年給朝鮮王室五十萬兩白銀。
五、大明與朝鮮自由通商,雙方都需保護對方商人安全和商貿自由。
這樣的條件,別說朝鮮,就連大明朝堂內,都有不少人出聲反對。
還有不少人罵李國先白痴飯桶,甚至有人彈劾李國先貪汙受賄,賣國求榮。
因為按照這個戊辰協議,大明每年至少要給朝鮮一百萬兩白銀,而且三十萬朝鮮軍的裝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更別說三十座港口的建設費用,如今的大明都沒有這麼龐大的工程。
大明的財政剛開始有點起色,西南叛亂也被平定,又開了泉州商市這個金庫,而且農部和商部的建立,大明賦稅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但大明要錢的地方也多,陝北叛亂、建奴叛亂、三大艦隊、火器局擴建、沿海港口修建這些每年都需要一個龐大的財政支出。
而且西南都督府所有的兵將都是徵募的,都需要全額軍餉,最主要的是,最低的普通大頭兵都要按照從九品官員的俸祿來發放。
要知道西南都督府十多萬兵馬,全額髮放軍餉,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最讓戶部尚書範景文頭疼的還有越來越龐大的官員系統。
大明如今在冊的官員和天啟年間比起來,已經翻了三番還多,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反對戊辰協議聲音最大的是以戶部尚書範景文為首的戶部官員,他們認為在朝鮮這個外邦投入的錢太多了,戶部無力承受。
有人反對就有人支援,聲音最高的是兵部尚書孫承宗和工部尚書王之臣,這二人也算是戎馬半生,深知建奴對大明的威脅有多大。
讓朝鮮出兵三十萬,而且軍餉如此廉價,雖然戰鬥力有待考證,但人多啊。
大明在錦州周邊的兵馬加起來一共也才二十來萬,加上皮島兩萬多,也就是說整個大明面對崛起的建奴,投入兵馬都沒有三十萬。
可朝鮮一下子投入三十萬軍隊,大明面對建奴的壓力將大大緩解,甚至佔據絕對的優勢兵力。
總的來說反對的聲音要比支援的聲音小,而且是小很多,因為很多人都沒有開口,比如刑部、農部、商部、檢察院、監察院,他們都知道,皇帝認定的事情,他們反對也沒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