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淡聲道:“其一,朝鮮半年內必須徵調至少二十萬兵馬聚集於建州一線,隨時聽從大明調遣。”
“其二,大明可以調遣海軍駐防於朝鮮沿海岸,防止倭寇襲擾朝鮮,但朝鮮必須在沿海建立諸多港口,交由大明海軍管理。”
“其三,為了顯我大明恩德,增進大明與朝鮮兄弟關係,大明可派遣大儒去朝鮮傳授大明學識,朝鮮王室必須全力配合。”
“其四,大明需要大量礦物,可用大明的糧食、食鹽、絲綢等朝鮮所需一切來交易。”
“第五,大明和朝鮮開通海上商道,自由通商,大明可保證朝鮮商人的人身安全,同樣的,朝鮮也必須保證大明商人的安全。”
“遵旨!”周延儒立刻接令。
內閣大臣聽了朱由檢提出的五條,皆暗自盤算朱由檢的目的。
他們能走到這一步,都不是白痴,朱由檢提出的這五個條件看似對朝鮮都有利,可細細想來,朝鮮至此之後,恐怕再也無法脫離大明的掌控。
他們又且會知道,朱由檢要的且是掌控朝鮮那麼簡單。
只有他知道,朝鮮要是答應這五個條件,基本上朝鮮就是大明的囊中之物。
李國先原本是禮部郎中,因為左侍郎黃道周升遷去做了吏部尚書,所以李國先接替了黃道周的位置,成了禮部左侍郎。
而此時禮部尚書周延儒被派去西南主持大局,所以這個剛上任的禮部二把手擔任起了接到朝鮮使者的重任。
李國先出身書香門第,能坐上左侍郎的位置,除了自己的確有點本事外,還有就是善於察言觀色,李國先不是一個腐儒。
李國先知道,這是他的一個機會,只要把這事辦得漂漂亮亮的,得到皇帝的賞識,說不得也能窺竊一下尚書的位置。
要知道如今的尚書,都入了內閣,那可是大明真正的權利中心。
“李尪不過六歲孩童,如今朝鮮便是申景禛、沈器遠、崔鳴吉三人把持,呵呵,挾天子以令諸侯,區區彈丸之地,不過跳樑小醜罷了。”
隨後,李國先盤算皇帝朱由檢提出這幾個條件的具體目的,還仔細品味皇帝說的那些話。
不斷揣摩之下,李國先還真的相通很多問題。
“傳令下去,以親王禮儀接待朝鮮王李尪,多派些人去天津衛迎接朝鮮使團,找些百姓,夾道歡迎。”李國先心中有了打算,開始佈置起來。
皮島,尚可喜、耿仲明、王士傑、林明遠四人看著遠去的艦隊,臉上露著洋洋笑意。
而他們身旁,還站著閻應元、陳永福、馮厚敦、孫開忠、張令五人。
朝鮮政變成功後不久,停留在皮島的勇衛營便接到命令,即日啟程回京。
勇衛營可是朱由檢的親信,也是鎮守京師的重要力量,怎麼可能長期停留在外。
至於閻應元等人,本來就不屬於勇衛營,朱由檢直接讓他們留在皮島,加入毛文龍的大軍之中。
“我們已經在皮島訓練了一個火槍衛和一個火炮衛,教官的意思是讓你們,你們招聘新兵,組建一個八千人的遠戰營,六千火器兵和兩千騎兵。”尚可喜對閻應元等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