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營史無前例的大變動,牽動無數人心。
這次京營整頓,雖然表面上是英國公張維賢在主導,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背後是朱由檢在策劃一切。
如今京營大部分將領空缺,其中有不少將領被招入大明軍事學府,恐怕朱由檢在等這些人出山。
而京營依然一片混亂,新兵極多,不少老兵因為各種原因被紛紛調離。
直至今日,京營依然在整頓。
特別是將領方面,除了京營總督張維賢外,其餘高層將領都暫時未定。
而中低層將領,則採用比武的形勢進行選定,而非傳統的世襲或推舉制度。
旗總、把總、百戶、千戶,首要條件是要識字,而後是武藝要好,能服眾。
“京營乃京師護衛軍,其兵甲殘缺不全,,,,,,”
朱由檢淡聲道:“至於更換兵甲所需錢財,就不勞諸位卿家操心,,,,,,”
聽了此話,不少人為之色變,他們沒想到皇帝對兵權如此敏感,他們不過是隨便問問罷了,就引來皇帝的警告。
這個皇帝實在是太強勢,讓不少人有點不適。
以前的大明朝堂都是文官主政,軍政都是他們說了算,別說京營,就是上直軍他們都能插上幾句。
可現在,別說上直軍,就連普通的地方衛所,文官都不能隨指手畫腳。
周延儒等人依稀記得,當初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為了爭取武勳的支援,就言要文武分制,重用武人。
周延儒以為這不過是朱由檢的緩兵之計罷了。
可沒想到,朱由檢說到做到,登基之後,不斷打壓文官,不斷削弱文官的權柄,而且還不斷收回文官手中的兵權。
如今地方那些總兵、巡撫、總督,大部分都已經被撤職,已經失去軍隊指揮權。
現在能稱得上文官大將的,只有四川、貴州等地的少部分官員,其中朱燮元這位進士出身的老大臣最為顯眼。
可眾人知道,等西南土司叛亂平定之後,這些文官恐怕再也沒有領兵的機會。
現在想來,當初朱由檢說要文武分制,並非為了拉攏武勳那麼簡單,這完全就是為了自己掌握兵權。
沒看見那些武勳有多慘,抄家抄家滅族也不必文官少多少,連堂堂的國公爺都被幹掉兩個。
一旦牽扯兵權,這個皇帝可是六親不認的。
“就這樣吧,”朱由檢突然沒有繼續議事的興趣,當即道:“金鉉出使擦哈爾,禮部、兵部、商部、戶部派人隨行,,,,,,”
“至於出兵之事,”朱由檢淡然道:“朕曾答應過袁崇煥,遼東之事,一切皆有其一言而定,是攻是守,袁崇煥自思取捨,,,,,,”
皇帝不高興,眾人也不敢多說什麼,紛紛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