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國子監,不會,,,,,,,”
同樣的,周延儒和黃道周也在議論醫學院之事,周延儒心思聰慧,他知道國子監在大明的地位,皇帝是不可能動國子監的。
滿朝文武,不知道多少人出生國子監,又有多少人和國子監有牽連。
而且如今的國子監內,有多少人是他們的子孫後輩,為了這些孩子的前途,無數人會力保國子監。
“不錯,”黃道周也不是個腐儒,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關鍵,“皇上這是要削弱國子監的影響,或者說,皇上是要另推選官之法,,,,,,,”
“醫學院學有所成者,可入朝為官,”周延儒眼睛一咪,他突然想起當初的試科,周延儒雖然沒參與考試,但卻是考官之一,也參與試題的制定。
“皇上恐怕是要改制科考,,,,,,,,”周延儒想到這裡,心中一顫,科舉考試,傳承數百年,如今也要遭到皇帝的毒手了嗎。
從試科題目就能看出,皇帝對官員的選拔,有點偏向於專職學識,而非以儒學為重。
無論是朝廷各部官員,還是新設立的提邢使司,賦稅使司,農政使司,都要求相應官職的能力考查,對儒學方面,反而沒有硬性要求。
“此事不妥,儒學乃國學,乃聖人之道,,,,,,,”黃道周微微皺眉,他不希望儒學被削弱,畢竟他乃儒學大家。
不得不說這朝堂之上,還是有不少聰慧之人,很快便看出朱由檢如此大張旗鼓建立醫學院的用意。
可他們不敢站出來反對,因為他們深知皇帝的鐵血手段,根本容不得他們反對。
更主要的是,如今內閣首輔空缺,沒有主心骨,朝廷七部,各自為政,相互協助,又相互監督。
沒有威望高到能統御七部的人,來宗道、周延儒、範景文等人看出瑞爾,但他們不敢在這個時候觸怒皇帝。
周延儒更是主動出面,將手下那些蠢蠢欲動之人壓下去。
他可是內閣首輔的有力競爭者,可不想因為這點小事,影響了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可惜,他們還是小看朱由檢了,廢了如此大的勁,且是為了一個區區國子監。
“吳又可,傳染病學家,瘟疫學鼻祖,國醫大師,,,,,,,”朱由檢回想起後世對吳又可的評價,內心微微激動。
如今的大明正是亂世開端,戰亂不息,天災不斷,流民遍地,天昏地暗。
每逢這樣的時代,必定瘟疫橫行,天地大劫,十室九空。
朱由檢可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可不想要不容易平息了戰亂,百廢待興之計,大明卻無人可用。
這個時代,一旦發生瘟疫,其破壞力絕對是戰亂的十倍百倍。
朱由檢建立醫學院,有將其他職業拔高,削弱讀書人的影響力的因素在其中,可更主要的,還是為了保住更多的大明百姓。
光靠吳又可一人又有何用,大明多大,天下有多少百姓,吳又可再厲害,又能救治多少人。
唯有培養出無數大夫,那怕不及吳又可,可只要知道如何用藥,知道如何救治就足夠了。
而且朱由檢建立醫學院,可不只是為了防備瘟疫爆發,更是讓大明醫學水平提升數個檔次,讓百姓真的病有所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