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貴州等地水稻可以一年兩熟,若是善耕,亦可一年三熟,,,,,,”
“北方寒冷,不宜種植水稻,但可種植小麥,,,,,,”
“田極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間有之。大允共三石為常耳,,,,,,”
御書房,朱由檢正在聽徐光啟對大明農業的認知和自己的見解。
朱由檢也沒想到徐啟光對農業有這麼深入的研究。
不過想想也是,大名鼎鼎的《農政全書》就是出自徐啟光之手,這也是朱由檢想到徐啟光的原因。
“不錯~~”
朱由檢滿意的點點頭,“農部新立,可謂是步步艱難~~~~”
“臣,請入農部~~~”
朱由檢說了一大潑農部的難處,徐啟光也反應過來,朱由檢又是詢問農業的各種問題,又是說農部的各種難處,皇帝不去問別人,專門叫他這個工部尚書前來,意圖已經很明顯不過。
“甚好,”朱由檢將徐啟光如此懂事,立刻大喜,“卿主政農部,朕甚是安心~~~”
“傳旨,”朱由檢當即拍板道:“工部尚書徐啟光頗懂農事,甚合朕心~~~~特令徐啟光入農部,任農部尚書~~”
“臣,遵旨!”徐啟光立刻接旨,還真別說,他對這個農部還真有不少的想法,倒也沒有什麼不情願之說。
朱由檢讓徐光啟主事工部,就是看中徐啟光在火器方面的研究,如今火器方面有孫元化這個專家在,徐啟光作用也不是那麼大了。
“參見皇上!”
徐啟光剛離開,已經閒置近兩個月的王之臣奉詔進宮。
王之臣也是個人才,曾頂替袁崇煥鎮守遼東,擔任遼東經略,薊遼督師等職務,可以說遼東的情況,王之臣是最為熟悉的人之一。
朱由檢也曾想讓王之臣鎮守關內,袁崇煥鎮守關外,這樣也可讓大明多一層保障,同時免得出現不可預計的意外發生。
畢竟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就是權利太大產生的,無論袁崇煥還是毛文龍,亦或者遼西三邊總督楊鶴,還有現任的薊遼總督閻鳴泰,朱由檢都不是很放心。
歷史畢竟是歷史,如今他的到來,已經讓歷史偏離了軌跡,很多東西曆史只能做參考,絕對不能完全依賴歷史。
不過朱由檢細想之後,還是召回王之臣,王之臣雖然懂得不少兵略,可畢竟是文官,不是真正的武將,不符合朱由檢文武分制的想法。
還有就是王之臣在戰略眼光上,遠趕不上袁崇煥,若二人出現戰略決策上的矛盾,對遼東防禦影響太大了。
既然朱由檢選擇了袁崇煥,那就該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