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膛的問題交給畢懋康,朱由檢還是很期待的,畢懋康可是明末的火器專家,晚年還給崇禎皇帝敬獻了鼎鼎大名的《軍器圖說》,影響深遠。
解決完槍膛的問題,郭居靜繼續道:“第二個缺點便是裝彈速度。。。。。。”
提到裝彈速度,朱由檢腦袋中靈光一閃,他怎麼忘記了,還可以這樣啊。
“皇上,”孫元化急忙道:“相對於火繩槍,這燧發槍的速度已經很快了,而且軍中可以採用三段射。。。。。。”
大明早就開始採用三段射火槍陣對敵,不過因為使用火繩槍的原因,火槍在軍中使用的頻率並不是很高。
“何不這樣,”朱由檢走到一旁的桌子前,拿起毛筆,輕輕沾了沾墨,微微沉思後,邊畫邊說道:“將燧發槍每次需要使用的火藥和彈丸,用油紙包好,如此這般,軍中將士使用時,方便許多。。。。。。”
朱由檢畫的,正是後世子彈的復古版,不是朱由檢不想將子彈弄出來,而是現在的生產技術和裝置,根本無法完成這些工藝。
“妙!”
“皇上真乃神人也!”
“絕妙!”
眾人聽完朱由檢的設計後,皆驚為天人,此法不但防備軍中將士使用,也方便攜帶和運輸。
“皇上才智,臣佩服!”郭居靜對朱由檢微微行禮,表示尊敬。
朱由檢自得的一笑,他腦袋中可是有數千年的人類文明積累,雖然絕大部分都記不清楚,但知道個大概,就足以橫掃是個時代的所有專家。
“還有最後一個缺點,”郭居靜認真的道:“燧發槍射程雖然遠於火繩槍,但也才兩百步到三百步之間,若對上騎兵。。。。。。”
這是這個時代,火槍不能快速在軍隊中發展的原因,其一是威力,其二是射速,其三便是射程,在這個時代,騎兵依然是最強兵種,就是因為火槍受到技術限制,有諸多不足。
朱由檢微微沉思之後,就在腦袋之中找到答案,“膛線!”
火槍怎麼能沒有膛線呢,沒有膛線的火槍,就等於沒有靈魂啊。
朱由檢急忙將膛線理論告訴眾人。
可惜,那怕是孫元化,也是聽得一頭霧水,膛線真的有皇帝說的那麼神奇嗎?
“你們按朕說的去造就是,要儘快造出模型,不斷改進,使這燧發槍裝備到軍中。”朱由檢也懶得給這麼人講解物理知識,反正效果出來後,他們就明白膛線的重要性。
膛線不但能增加火槍的射程,還能增加火槍的精準度,只是製造工藝相對要高很多。
但這對如今的大明來說也不是問題,大明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槍管生產技術。
郭居靜這個老外提出這三個缺點非常重要,讓朱由檢也深受啟發,為了鼓勵眾人多思考,朱由檢當場重賞郭居靜,讓不少人眼紅不已。
朱由檢丟下一大堆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後,便擺駕回宮。
對於這些專業技術,還是孫元化等專業人士拿手,朱由檢雖然知道不少先進知識,但真正動起手來,絕對趕不上這些老學究們,他們才是專家。